"江南牡丹凡有几":江南的牡丹共有多少处,
"德安打头歙为二":德安的品种数第一,歙县的排第二。
"金陵旧物间有之":金陵偶尔能见到旧时留存的牡丹,
# 物:群贤集作宅。
"池阳吴郡皆居次":池阳和吴郡的牡丹都只能居于次等。
"地近京畿种偏好":靠近京城的地方栽种的品种更优良,
"鄂城栽接不草草":鄂城人嫁接牡丹从不草率马虎。
"舂土筛泥绕画栏":他们舂碎泥土、筛出细泥,围绕着雕花栏杆,
"石甃方坛净如扫":用石块砌成方形花坛,干净得如同扫帚清扫过一般。
"当头第一带鞓红":最出众的是那名为“带鞓红”的品种,
"腻紫娇黄别作丛":还有娇美的紫、嫩黄的牡丹,各自成丛绽放。
"盘盂擎出最迎日":花朵如盘盂般托举着,最喜迎接阳光,
"碧玉万片藏春风":万千片碧玉似的叶子,藏着温柔的春风。
"宝叶丝丝带缕金":叶片上丝丝纹路如镶金带,
"锦斑酒晕问攒心":花瓣间斑斓如锦缎酒晕,簇拥着花心。
"翻腾栀茜乱朱粉":色彩交织如栀子黄、茜草红、朱砂粉,
"样各数名分浅深":各有名称,颜色深浅分明不同。
"低树犹高五六尺":低矮的牡丹树也有五六尺高,
"花重刚枝反无力":花太重,刚硬的枝条反而支撑乏力。
"迥出层阴转耐看":它挺出层层绿荫,越看越觉耐看,
"始悟年深有真色":才明白历经岁月的牡丹,自有真正的美色。
"晚添细雪来相簇":傍晚细雪纷纷飘落,簇拥着花朵,
"露醒香魂冷方浴":露珠唤醒花香,清冷中好似美人浴后。
"倚柱黄昏眼倍明":黄昏时倚着柱子,目光因它更加明亮,
"顿觉夜阑须秉烛":夜深人静,忽然觉得需要点烛继续观赏。
"洛水芳林应更多":想那洛水之畔的牡丹应当更多,
"不禁飞雨洗铜驼":却禁不住骤雨冲洗铜驼。
"酥煎送酒有人在":有人用酥煎牡丹佐酒享乐,
"草没故园无柰何":故园却已荒草丛生,无可奈何。
"莫对余春起叹嗟":不要对着暮春空自嗟叹,
"最难保守是繁华":世间最难守住的正是繁华。
"君看南渡百年内":你看南渡以来这百余年,
"看到子孙能几家":能延续到子孙后代的家族能有几家。
1. 分段赏析
“江南牡丹凡有几,德安打头歙为二”两句开篇点明江南牡丹的分布情况。以设问起笔,引出下文对江南各地牡丹的介绍,直接指出德安的牡丹品质最佳,歙县次之,简洁明了地交代了江南牡丹的大致排名,为后文对牡丹的进一步描写做铺垫。“金陵旧物间有之,池阳吴郡皆居次”两句继续罗列江南其他地区的牡丹情况。说明金陵偶尔能见到旧时遗留的牡丹,而池阳、吴郡等地的牡丹品质又在德安、歙县之后,进一步丰富了江南牡丹分布的信息,让读者对江南牡丹的地域分布有更全面的认识。“地近京畿种偏好,鄂城栽接不草草”两句强调地理位置与栽种用心对牡丹的影响。指出靠近京城地区的牡丹品种优良,同时着重说明鄂城在牡丹的栽种和嫁接上十分用心,不敷衍了事,从侧面暗示这些地方牡丹品质好的原因,引出下文对栽种场景的描写。“舂土筛泥绕画栏,石甃方坛净如扫”两句细致描绘鄂城栽种牡丹的场景。“舂土筛泥”生动展现出人们为栽种牡丹精心准备土壤的过程,“绕画栏”“石甃方坛”则描绘出栽种环境的精致,“净如扫”进一步突出环境的整洁,通过这些描写体现出对牡丹栽种的重视和用心。“当头第一带鞓红,腻紫娇黄别作丛”两句开始着重描写牡丹的品种和颜色。“当头第一”强调带鞓红牡丹的珍贵和出众地位,“腻紫娇黄”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其他牡丹品种色彩的柔美艳丽,“别作丛”展现出不同颜色牡丹各自成丛的形态,给人以鲜明的视觉感受。“盘盂擎出最迎日,碧玉万片藏春风”两句运用比喻,对牡丹进行形象刻画。将牡丹花朵比作盘盂,形容其形状圆润,且花朵朝着太阳盛开,展现出牡丹向阳而生的姿态;“碧玉万片”将牡丹的叶子比作碧玉,描绘出叶子的青翠欲滴,“藏春风”则赋予画面以生机,仿佛春风被藏在这万片碧玉之中。“宝叶丝丝带缕金,锦斑酒晕间攒心”两句继续从细节描写牡丹。“宝叶丝丝带缕金”描绘出牡丹叶子上仿佛带有丝丝缕缕的金线,凸显叶子的精美;“锦斑酒晕间攒心”则形容牡丹花瓣上有着如同锦缎的斑纹和酒晕般的色彩,围绕花心聚集,细腻展现出牡丹花瓣色彩和纹理的丰富与独特。“翻腾栀茜乱朱粉,样各数名分浅深”两句进一步描写牡丹色彩的丰富多样。“翻腾栀茜乱朱粉”形象地表现出牡丹色彩相互交织、绚丽多彩的样子,如同栀子的黄、茜草的红以及朱砂、铅粉等颜色相互混杂;“样各数名分浅深”说明不同牡丹品种有着各自的名称,且在颜色深浅上也有差异,突出牡丹品种的繁多。“低树犹高五六尺,花重刚枝反无力”两句从牡丹植株的角度进行描写。“低树犹高五六尺”说明即使是相对低矮的牡丹树也有五六尺高,体现出牡丹植株较为高大;“花重刚枝反无力”则指出因为花朵过于厚重,使原本刚劲的枝条反而显得支撑无力,通过这种对比,既写出牡丹花朵的硕大,又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迥出层阴转耐看,始悟年深有真色”两句写对牡丹的观赏感受。“迥出层阴”描绘出牡丹在层层绿荫中脱颖而出的姿态,“转耐看”说明越是仔细观赏,越能发现牡丹的美;“始悟年深有真色”则点明只有历经岁月沉淀的牡丹,才会拥有真正动人的色泽,赋予牡丹一种历经时光淬炼的美感。“晚添细雪来相簇,露醒香魂冷方浴”两句通过环境描写烘托牡丹。傍晚时分,细雪纷纷落下,簇拥着牡丹,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唯美的氛围;“露醒香魂冷方浴”将牡丹比作美人,说它被露水唤醒,在清冷中如同沐浴一般,赋予牡丹以灵动的美感和浪漫的气息。“倚柱黄昏眼倍明,顿觉夜阑须秉烛”两句写诗人观赏牡丹的痴迷。黄昏时分,诗人倚靠着柱子观赏牡丹,眼睛反而更加明亮;到了夜深,仍觉得需要点上蜡烛继续欣赏,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牡丹的喜爱和沉醉,也从侧面衬托出牡丹的魅力无穷。“洛水芳林应更多,不禁飞雨洗铜驼”两句由眼前牡丹联想到洛水的牡丹,进而引发感慨。“洛水芳林应更多”想象洛水一带牡丹繁茂的景象,“不禁飞雨洗铜驼”则用“飞雨洗铜驼”这一意象,暗示世事变迁、繁华易逝,借古伤今,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酥煎送酒有人在,草没故园无柰何”两句将有人以酥煎牡丹佐酒的情景与故园荒芜的景象相对比。“酥煎送酒有人在”展现出一种及时行乐的场景,“草没故园无柰何”则透露出故园荒废、无法归返的无奈,在对比中表达出对世事无常的感叹。“莫对馀春起叹嗟,最难保守是繁华”两句直接抒发人生感悟。劝告人们不要对着暮春景色徒生感叹,因为世间最难留住的就是繁华,以直白的语言揭示出繁华易逝的道理,饱含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思考。“君看南渡百年内,看到子孙能几家”两句以反问收尾,进一步深化主题。让读者回望南宋南渡以来的百年间,有多少家族能够延续,暗示南宋王朝命运的不确定和世事的沧桑巨变,将个人对繁华易逝的感慨上升到家国命运的层面,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
上一篇:宋·周弼《岁除思归》
下一篇:宋·周弼《寄鹤林智福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