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潭弄秋月":在如镜的水潭边赏玩秋月,
"始知秋兴长":才知道秋天的情致如此悠长。
"金龟能换酒":金龟可以用来换酒,
"客鬓不嫌霜":羁旅之人的双鬓被霜染白也不觉得遗憾。
北宋诗人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自号醉吟先生、谢公山人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初授秘书省校书郎,历任南康军星子县主簿、德化县尉等职。熙宁五年,随章惇开辟梅山有功,次年升任太子中舍,后任汀州通判等职。郭祥正才思敏捷,长于诗歌,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王安石称其诗“壮丽俊伟,豪迈精绝”。但很多诗作立意平庸,语言粗浅,缺乏锤炼,率然成篇。著有《青山集》。
1. 分段赏析
首句:“镜潭弄秋月”,这句诗中“镜潭”形象地描绘出水潭如镜的平静,“弄”字赋予了诗人一种主动与秋月互动的姿态,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在镜潭边赏玩秋月的惬意情景,为全诗奠定了闲适、悠然的基调。次句:“始知秋兴长”,这句诗中“始知”表明诗人的一种感悟,通过对秋月、镜潭等秋日景象的感受,才体会到秋天的情致如此悠长,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秋天的独特理解和喜爱。第三句:“金龟能换酒”,运用李白“金龟换酒”的典故,出自唐代诗人李白。当时贺知章任秘书监,他十分欣赏李白的才华,初次见面时就惊叹李白的诗才,称其为“谪仙人”。贺知章邀李白去饮酒,两人相见甚欢,但贺知章没带酒钱,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解下身上佩戴的金龟换酒,与李白开怀畅饮。这一典故体现出贺知章对李白才华的高度认可和惺惺相惜,同时也展现出二人豪爽豁达的性格。后来“金龟换酒”就成为倾心结交、不惜钱财以换取欢乐畅快时光的常用语。在郭祥正的诗中引用此典,也是借这种豪爽的行为来表达自身对生活的热爱、不拘小节以及追求自由随性生活的态度。末句:“客鬓不嫌霜”,这句诗中“客鬓”点明诗人羁旅在外的身份,“不嫌霜”则表现出诗人对岁月流逝、双鬓染霜的坦然态度。这种豁达的心境与前文的秋兴悠长相呼应,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
下一篇:宋·郭祥正《观唐植夫所藏古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