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种桃李非无主":亲手种的桃李树不是没主人,
# 无主:没有主人。,手种:亲手种植。
"野老墙低还似家":村野老人的院墙虽低也像家。
# 似:一作是。,野老:村野老人。这里是杜甫自指。
"恰似春风相欺得":而现在春风竟然也来欺凌,
# 得:句末助词,唐人口语,相当于“呢”。,欺:欺凌。,恰似:正是。
"夜来吹折数枝花":晚上的春风吹折几枝桃李花。
# 折:折断。,夜来:昨夜。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即景抒情诗。描绘了草堂初夏时节的寻常景物,通过莺啼花落、溪水潺潺的日常画面,透露出诗人闲居中的淡淡愁绪。诗中用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让恬淡风光与内心感触形成微妙对照。
2. 写作手法
拟人:后两句“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中,将春风拟人化,赋予其欺凌人的行为。寓情于景:前两句“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看似平淡陈述,实则暗含诗人对草堂生活的归属感与漂泊者的无奈。后两句借春风摧花的景象,将客居孤寂与家国隐忧融入景物描写,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3. 分段赏析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这两句写草堂桃李的归属。诗人说自己亲手栽种的桃李并非无主之物,虽然住在简陋的草堂,低矮的围墙却让这里像个真正的家。“非无主”与“还似家”形成呼应,平淡语句中暗含诗人对漂泊生活的自我宽慰,透露出在乱世中寻得一方天地的复杂心境。“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后两句转向春风折花的景象。诗人将春风拟人化,说它像故意欺负人似的,一夜之间就吹断了好几枝花。“恰似”二字带着埋怨的口吻,把自然现象写得富有情绪。看似抱怨春风无情,实则借花枝被折暗喻自身遭遇,在寻常景物中寄托了身世飘零之感。
# 王元之本学白乐天诗,在商州尝赋《春日杂兴》云:“……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其子嘉祐云:“老杜尝有‘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之句,语类相近。”因请易之。王元之忻然曰:“吾诗精谐,遂能暗合子美耶?”更为诗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卒不复易。
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
# 苕溪渔隐曰:古诗不拘声律,自唐至令,诗人皆然,初不待破弃声律。诗破弃声律,老杜自有此体。如《绝句漫兴》《黄河》《江畔独步寻花》《夔州歌》《春水生》,皆不拘声律,浑然成爱,新奇可爱,故鲁直效之。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 唐云:香山鼻祖。
明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 杜子美《漫兴》诸绝句,有古《竹枝》意,跌宕奇古,超出诗人蹊径。韩退之亦有之。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
# 达甚(“野花墙低”句下)。
明锺惺、谭元春《唐诗归》
# 兴之所到,率然而成,故云《漫兴》,亦《竹枝》、乐府之变体也。“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领。愁不可耐,故借目前景物以发之。杨铁厓曰:学杜者先得其性情语言而后可;得其性情语言,必自《漫兴》始。
明王嗣奭《杜臆》
# 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故其二、其三,托之“春风”“燕子”,而“吹折花枝”“点污琴书”“接虫打人”,皆非无为而发。
明王嗣奭《杜臆》
# 申涵光曰:绝句,以浑圆一气,言外浑然为正,王龙标其当行也,太白亦有失之轻者,然超铁绝尘,千古独步。惟杜诗别是一种,能重而不能轻,有鄙俚者,有板涩者,有散漫潦倒者,虽老放不可一世,终是别派,不可效也……“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语尚轻便;“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似今小说演义中语;“糁径杨花铺白毡”,则俚甚矣。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此章借春风以寄其牢骚,承首章花开。……惜桃李,正自惜羁孤也。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七言绝句,至龙标、太白,入圣矣。少陵自是别凋。然宋、元以还,每以连篇作意,别见新裁。王、李遗音,已成《广陵散》;渊源故多出自少陵也,特声韵比杜谐贴耳。明空同、大复,多效此种。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此字(按指“相”)不仄便失伟(“恰是春风”句下)。
清翟翚《声调谱拾遗》
# 绝句以太白、少伯为宗,子美独创别调,颓然自放中,有不可一世之概,卢德水所谓“巧于用拙,长于用短”者也。
清杨伦《杜诗镜铨》
# 再三与他论道理,妙绝(“手种桃李”二句下)。刘须溪云:疏野有佳致。
清杨伦《杜诗镜铨》
上一篇: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下一篇:唐·张籍《没蕃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