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笛秋风急":一阵悠扬的笛声在急促的秋风中响起,
"千岸晚照多":众多河岸上洒满了丰富的夕阳余晖。
"竹根邻叟醉":竹林根旁的老邻居喝得醉醺醺的,
"牛背牧儿歌":牛背上的牧童唱着歌。
北宋太学博士、吏部侍郎、诗人
李若水(1093年-1127年),原名若冰,字清卿,洺州曲周县(今河北曲周县)水德堡村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官至吏部侍郎,曾奉旨出使金国。靖康二年随宋钦宗至金营,怒斥敌酋完颜宗翰,不屈被害。后南宋追赠观文殿学士,谥忠愍。有《李忠愍公集》。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为元城尉,调平阳府司录,济南府教授,除太学博士。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为太常博士。既而使金,迁著作佐郎。使还,擢尚书吏部侍郎兼权开封府尹。二年,从钦宗至金营,金人背约,逼钦宗易服,若水敌不屈残杀,时年三十五。
1. 分段赏析
“一笛秋风急,”首句以“一笛”开篇,悠扬的笛声在急促的秋风中响起,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急”字不仅写出了秋风的速度,也暗示了一种略带紧迫感的氛围,而笛声则在这紧张的氛围中增添了一份灵动和韵味,引发读者的联想。“千岸晚照多。”此句描绘了众多河岸上夕阳余晖洒落的景象,“千岸”强调了范围的广阔,“多”字则表现出夕阳余晖的丰富和灿烂。这一景象展现出村落周边开阔而美丽的自然环境,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竹根邻叟醉,”第三句刻画了竹林边邻居老人醉酒的状态,“竹根”点明了老人所处的位置,增添了一份乡村的自然气息。“醉”字则体现出老人生活的闲适和自在,他可能是在享受着乡村的宁静和美好,从而陶醉其中。“牛背牧儿歌。”尾句描绘了牛背上牧童欢快唱歌的情景,“牛背”是乡村常见的场景元素,牧童唱歌则进一步增添了村落的生机与活力。这一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表现出乡村生活的快乐和无忧无虑。
上一篇:宋·李若水《秋怀》
下一篇:宋·李若水《登敛翠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