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利嘴还刚":爪子锋利嘴巴也坚硬,
"残阳啄更忙":夕阳下啄虫更忙碌。
"千林蠹如尽":若能让千万树林害虫尽除,
"一腹馁何妨":哪怕自己腹中空空又何妨。
"形小过槐陌":身形小巧飞过槐树小路,
"声高近草堂":鸣声响亮传到我的草堂。
"岂同闲燕雀":怎能像那悠闲的燕雀,
"唯解占雕梁":只知道占据华丽的屋梁。
魏野(960—1020)陕州陕县人,字仲先,号草堂居士。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
1. 写作手法
对比:“千林蠹如尽,一腹馁何妨”一句,将啄木鸟让千万树林害虫尽除的目标与自己腹中空空的状况进行对比,突出展现了啄木鸟除害的忘我品格,使啄木鸟的形象更加鲜明。
2. 分段赏析
首联以简洁笔触勾勒啄木鸟外形与行为。“爪利嘴还刚”直接刻画其生理特征,锋利的爪喙为除虫提供工具支撑,展现其天生使命。“残阳啄更忙”以“残阳”点明时间,渲染暮色中仍不懈劳作的紧迫感,“更忙”二字强化其勤劳特质,为全诗奠定奉献基调。颔联“千林蠹如尽,一腹馁何妨”运用夸张与对比手法。“千林”极言虫害范围之广,“蠹如尽”凸显啄木鸟目标宏大;“一腹馁”则以个体饥饿反衬其牺牲精神,二者形成强烈反差,突出其为除尽害虫不惜自我牺牲的高尚品质。颈联“形小过槐陌,声高近草堂”通过对比形成鲜明张力。“形小”与“声高”在体量与声响上形成反差,“槐陌”与“草堂”则点明其活动范围:既飞越田间小路,又贴近文人隐居之所,暗示其与自然及人类生活的紧密关联。“过”与“近”二字动态十足,赋予啄木鸟灵动的空间感,同时“草堂”意象暗含隐逸情怀,与诗人自身志趣相呼应。尾联“岂同闲燕雀,唯解占雕梁”以对比收束全篇。“闲燕雀”象征贪图安逸、占据高位却无所作为的庸碌之辈,与啄木鸟形成鲜明对照;“占雕梁”既指燕雀栖息之处,亦暗讽世俗对名利地位的追逐。此联托物言志,借啄木鸟形象表达对正直勤勉者的赞美,对浮华虚诞之风的批判,体现魏野作为隐逸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坚守。
下一篇:宋·魏野《盆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