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uān
huā

朝代:宋作者:周文璞浏览量:1
yún
shù
chóng
chóng
lèi
yín
gōng
miào
yǒu
zhī
yīn
qín
wàn
jiē
fāng
cǎo
rǎn
dào
shān
huā
hèn
zuì
shēn

译文

云雾缭绕的树林间,我含泪沉吟,故宫遗庙旁,唯有杜鹃花是我的知音。秦吴大地万里之外皆是芳草,染得这山花的颜色,饱含最深的愁恨。

逐句剖析

"云树重重和泪吟":云雾缭绕的树林间,我含泪沉吟,

"故宫遗庙有知音":故宫遗庙旁,唯有杜鹃花是我的知音。

"秦吴万里皆芳草":秦吴大地万里之外皆是芳草,

"染到山花恨最深":染得这山花的颜色,饱含最深的愁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杜鹃花》是宋代诗人周文璞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一说是赵戣写的。此诗首句以“云树重重”的朦胧景象与“和泪吟”的情态,奠定哀婉基调;次句将杜鹃花视为“故宫遗庙”的知音,寄寓对历史遗迹的追思与孤寂中的心灵共鸣;后两句写万里芳草间,杜鹃花因“恨”染就血色,以“芳草”衬“山花”,将个人怅恨融入家国兴亡的悠远感慨。全诗以含蓄的笔触,借杜鹃花这一意象,融合云树、故宫遗庙、芳草等景物,既描绘了对历史遗迹的凭吊之情,又抒发了家国兴亡的深沉怅恨与漂泊中的孤独感,语言凝练,意境悠远,于温婉中见苍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周文璞(?~?),宋代词人。字晋仙,卜居吴之凤山,山有方泉,故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阳谷(今属山东)人。少聪慧,以能诗名。宁宗时仕为内府守藏史,旋以事去官。周文璞与姜夔、葛天民、韩淲为诗友,唱和颇多,为江湖派诗人之一。其诗作以古体、七绝为主。《四库全书总目》讥其“颓唐”,唯古体短章、近体小诗“可肩随于白石、涧泉诸集之间”。著有《方泉集》四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云树重重和泪吟”是全诗的起笔。“云树重重”勾勒出云雾缭绕、林木叠嶂的朦胧景象,营造出苍茫而压抑的氛围;“和泪吟”三字直抒胸臆,将诗人含泪沉吟的悲戚情态融入景中,奠定了全诗哀婉的情感基调,以景带情,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其内心的怆然。“故宫遗庙有知音”是对杜鹃花的情感投射。“故宫遗庙”指向历史遗迹的荒芜与沧桑,诗人将杜鹃花视为这些古迹的“知音”,实则是借花喻己,在遗庙荒烟中,唯有杜鹃花能与自己的凭吊之情共鸣,既暗含对历史兴亡的慨叹,又寄寓了漂泊中无人理解的孤寂,构思巧妙,情致深婉。“秦吴万里皆芳草”,“秦吴万里”极言地域之辽阔,“皆芳草”写处处绿草如茵,看似生机盎然,却暗含“芳草天涯”的漂泊感,万里芳草虽美,却非故土,以乐景写哀情,为尾句蓄势,让“恨”的生发更有依托。“染到山花恨最深”是全诗的情感落点。“山花”特指杜鹃花,传说杜鹃啼血染花,此句化用典故,直言杜鹃花是被“恨”染就血色,将抽象的家国之恨、身世之痛具象化为山花的红艳,“最深”二字强化情感浓度,既呼应首句“和泪吟”的悲,又将个人怅恨升华为对历史兴亡、世事无常的深沉感慨,言有尽而意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文璞《吊友人朱子大》

下一篇:宋·周文璞《分梦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