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chén
zōng
zhī

朝代:宋作者:周文璞浏览量:1
shēng
guò
nián
nián
shōu
shí
páng
xíng
lián
pín
xiù
yún
xiāng
xīn
zuì
wèi
xún
wàng
yǎn
yīng
chuān
穿
é
shī
bēi
qiū
shōu
jià
qīng
mài
qián
xià
shū
hún
wèi
jiù
měi
féng
jiā
chù
zhé
liú
lián

译文

伊吾的语言声里年复一年,整理着异域文字也觉堪怜。频繁嗅闻芸香草心醉神迷,为寻找蠹鱼化的脉望眼穿。吟诗的苦涩堪比悲秋之人,卖诗所得比占卜更显清贵。吴地的奇书始终未能编成,每遇精彩篇章总要驻足流连。

逐句剖析

"伊吾声里过年年":伊吾的语言声里年复一年,

"收拾旁行亦可怜":整理着异域文字也觉堪怜。

"频嗅芸香心欲醉":频繁嗅闻芸香草心醉神迷,

"为寻脉望眼应穿":为寻找蠹鱼化的脉望眼穿。

"哦诗苦似悲秋客":吟诗的苦涩堪比悲秋之人,

"收价清于卖卜钱":卖诗所得比占卜更显清贵。

"吴下异书浑未就":吴地的奇书始终未能编成,

"每逢佳处辄留连":每遇精彩篇章总要驻足流连。

# 每逢佳处辄留连:宋陈起《前贤小集拾遗》卷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陈宗之》是宋代诗人周文璞为友人陈宗之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描绘其治学与创作生涯,赞颂了这位藏书家、学者的清雅风骨与执着精神。全诗以书卷气为脉络,勾勒出陈宗之的学者形象。首联“伊吾声里过年年,收拾旁行亦可怜”,写陈宗之常年沉浸于读书声中,专注收集整理冷门典籍,暗含对其冷门学问的珍视。颔联“频嗅芸香心欲醉,为寻脉望眼应穿”运用“芸香”(书香代称)与“脉望”(书虫典故)的意象,刻画其废寝忘食的治学状态。颈联转写创作:“哦诗苦似悲秋客”以宋玉悲秋喻其诗情沉郁,“收价清于卖卜钱”则强调其诗作清高不沾铜臭。尾联“吴下异书浑未就”点出其编纂异书未竟的遗憾,却以“每逢佳处辄留连”收束,展现其耽溺典籍、乐以忘忧的学者风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周文璞(?~?),宋代词人。字晋仙,卜居吴之凤山,山有方泉,故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阳谷(今属山东)人。少聪慧,以能诗名。宁宗时仕为内府守藏史,旋以事去官。周文璞与姜夔、葛天民、韩淲为诗友,唱和颇多,为江湖派诗人之一。其诗作以古体、七绝为主。《四库全书总目》讥其“颓唐”,唯古体短章、近体小诗“可肩随于白石、涧泉诸集之间”。著有《方泉集》四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伊吾声里过年年,收拾旁行亦可怜”,以听觉开篇,定格文人生命特质。“伊吾声”指诵读声,暗合陆游“矮纸斜行闲作草”的雅趣,在日复一年的读书声中,陈宗之构建起独特的精神世界。“旁行”既指异域文字典籍,亦隐喻冷门学问,一个“怜”字道出对学术坚守的深切理解。此联以声写静,将时间维度纳入书斋空间,奠定全诗苍茫底色。颔联“频嗅芸香心欲醉,为寻脉望眼应穿”堪称炼字典范。“芸香”既是实指藏书防蠹的芸草,更化作书香意象,与“脉望”(传说中书虫食字成仙的典故)构成虚实相生之境。诗人连用“嗅”“寻”两个动作,将抽象的治学精神具象化:前句写沉浸书海的沉醉,后句状寻觅经典的执着,“醉”与“穿”的夸张笔法,恰似张岱《夜航船》中“吾辈读书人,不在此中更在何处”的痴态。颈联“哦诗苦似悲秋客,收价清于卖卜钱”转入创作维度,展现学者双重人格。前句以宋玉《九辩》的悲秋传统为镜,暗示其诗作深沉凝重;后句却以《史记·日者列传》中“卖卜”的市井职业为比,强调其文字洁净自持。这种矛盾修辞暗藏宋代文人精神密码:既需如屈子般"上下求索",又须守“穷则独善其身”的操守,恰如朱熹所言“持敬修身”的理学实践。尾联“吴下异书浑未就,每逢佳处辄留连”收束全篇,在遗憾中见真精神。表面写编纂异书未竟的怅惘,实则暗含对学术本真的坚守——与其追求功利性的“成书”,不如享受“佳处留连”的治学过程。这种“但开风气不为师”的态度,与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形成互文,共同勾勒出南宋文人“为己之学”的精神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文璞《送人之武夷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周文璞《瞿塘神君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