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ān

朝代:宋作者:石延年浏览量:1
chūn
fēng
qíng
zhòu
guāng
zuò
luó
zuò
cháng
shì
yuàn
yàn
hún
shēn
tiān
hàn
gōng
xiāng
shēng
duō
yuàn
zhōng
xiū
wèi
jiǎn
xiāng
duàn
cháng

译文

春风吹拂的晴朗白昼,牡丹泛起浮动的光泽,牡丹如同用玉做肌肤,用绫罗做衣裳。牡丹独一无二地行走世间,没有吴苑那般艳丽的能与之相比,牡丹全身的香气是上天赋予的,如同汉宫美人的香气。牡丹一生充满许多哀怨,终究羞涩难以说出,还未剪断相思之情,就已经肝肠寸断。

逐句剖析

"春风晴昼起浮光":春风吹拂的晴朗白昼,牡丹泛起浮动的光泽,

"玉作肌肤罗作裳":牡丹如同用玉做肌肤,用绫罗做衣裳。

# 肌:《全芳备祖》作冰。

"独步世无吴苑艳":牡丹独一无二地行走世间,没有吴苑那般艳丽的能与之相比,

"浑身天与汉宫香":牡丹全身的香气是上天赋予的,如同汉宫美人的香气。

"一生多怨终羞语":牡丹一生充满许多哀怨,终究羞涩难以说出,

"未剪相思已断肠":还未剪断相思之情,就已经肝肠寸断。

# 未剪相思已断肠:原校:有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牡丹》是北宋石延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以牡丹为吟咏对象,将牡丹比作美人,生动描绘其在春风下的娇艳姿态。接着极言牡丹色香之绝,突出其超凡脱俗。最后则笔锋一转赋予牡丹人的情感,借牡丹抒发内心幽怨与相思。整首诗语言华丽典雅,借物抒情,表面赞美牡丹的艳丽与香气,实则委婉表达诗人自身复杂情感,体现了诗人借咏物传达情志的高超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

石延年(994~1041),北宋文学家。字曼卿,一字安仁,宋城(今河南商丘南)人。宋真宗时,授三班奉职,历任右班殿直、太常寺太祝。宋仁宗即位后,出知济州金乡县,累迁太子中允、秘阁校理。石延年为文劲健,于诗最工。其诗风豪放奇峭,长于叙事,为欧阳修等推崇。其诗《寄尹师鲁》,被誉为“词意深美”。其文受柳开影响,宗法韩柳,积极参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代表作品有《寄尹师鲁》《金乡张氏园亭》《南朝》等。著有《石曼卿歌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春风晴昼起浮光,玉作肌肤罗作裳”,描绘在春风轻拂的晴日,牡丹花瓣泛起浮动光泽。诗人运用比喻,将牡丹比作以玉为肌肤、罗为衣裳的美人,生动展现出牡丹娇艳柔美的外在形象,给人以鲜明的视觉感受,尽显对牡丹的赞美之意。“独步世无吴苑艳,浑身天与汉宫香”,使用对比与夸张手法。“独步”强调牡丹艳丽无双,“世无吴苑艳”表明世间即便吴地苑囿中艳丽之物,也难与牡丹媲美,突出其色之绝;“浑身天与汉宫香”则称牡丹香气似上天赋予,如同汉宫美人般高贵,从香的角度进一步渲染牡丹的超凡脱俗,加深对牡丹的盛赞。“一生多怨终羞语,未剪相思已断肠”,诗人笔锋一转,赋予牡丹人的情感。说牡丹一生满是哀怨,却因羞涩难以倾诉,相思未断便已肝肠寸断。这里借牡丹寄托自己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幽怨与相思之情,使诗歌情感从单纯赞美牡丹,转入更为深沉复杂的个人情感表达,借物抒情,含蓄蕴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石延年《句》

下一篇:宋·石延年《咏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