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叶湘丛照碧栏":淡青色的叶片、丛生的枝桠,映照在碧绿的栏杆上,
"几春都未见殷鲜":多少个春天过去,始终未见它绽放出鲜艳的红妆。
"栽培不得华腴地":没有被栽培在肥沃富饶的土地上,
"岂是东君用意偏":难道是春神偏心,不肯将它眷顾。
北宋文学家
石延年(994~1041),北宋文学家。字曼卿,一字安仁,宋城(今河南商丘南)人。宋真宗时,授三班奉职,历任右班殿直、太常寺太祝。宋仁宗即位后,出知济州金乡县,累迁太子中允、秘阁校理。石延年为文劲健,于诗最工。其诗风豪放奇峭,长于叙事,为欧阳修等推崇。其诗《寄尹师鲁》,被誉为“词意深美”。其文受柳开影响,宗法韩柳,积极参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代表作品有《寄尹师鲁》《金乡张氏园亭》《南朝》等。著有《石曼卿歌诗集》。
1. 分段赏析
“缥叶湘丛照碧栏”开篇描绘牡丹的生长状态:“缥叶”(青白色的叶子)与“湘丛”(丛生的花枝)相映,绿叶繁茂,映照在“碧栏”之上,画面清新雅致。此句以绿叶的繁盛为后文“未见殷鲜”做铺垫,形成视觉上的对比,本应盛放的牡丹,如今只剩绿叶衬栏,暗藏对其未能开花的隐忧。“几春都未见殷鲜”“几春”点明时间之久,“殷鲜”(鲜艳的花朵)直指牡丹应有的盛放姿态,“未见”二字直白道出多年不开花的遗憾。前句的绿叶盎然与本句的无花状态形成强烈反差,将诗人对牡丹未能绽放的惋惜之情推向明显,看似写花,实则暗喻对“久不得施展”的感慨。“栽培不得华腴地”此句揭示牡丹不开的根源:“华腴地”指肥沃适宜的土壤,而牡丹“不得”这样的生长环境。诗人跳出对现象的描写,直击本质,语气中带着对环境限制的无奈,非花之过,实乃栽培条件不足,为后文反驳“东君偏私”做铺垫,逻辑清晰。“岂是东君用意偏”“东君”代指掌管春天的神灵(象征机遇或时运),诗人以反问语气否定“东君偏爱其他花木”的猜测,强调牡丹不开与“东君”无关,只关乎生长环境。此句既为春光正名,更暗含深意:人才被埋没,并非时运不公,而是缺乏适宜的施展环境,让“托物言志”的主旨更鲜明,余味悠长。
上一篇:宋·石延年《题赵平叔豹隐堂》
下一篇:宋·石延年《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