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óng
méi

朝代:宋作者:石延年浏览量:1
méi
hǎo
wéi
shāng
bái
jīn
hóng
shì
jué
rèn
táo
绿
biàn
xìng
yǒu
qīng
zhī
hōng
xiào
cóng
rén
zèng
tuó
yán
rèn
chuī
wèi
yìng
jiāo
chì
chūn
chí

译文

梅花虽美,只遗憾传统是白色,如今红梅才是绝妙独特。它被错认作桃树却无绿叶,若辨为杏树却有青枝。暖色笑容任人采撷,醉红面容任凭笛声撩动。不曾急切展现娇媚,却因春迟怒放赤红。

逐句剖析

"梅好唯伤白":梅花虽美,只遗憾传统是白色,

"今红是绝奇":如今红梅才是绝妙独特。

"认桃无绿叶":它被错认作桃树却无绿叶,

"辨杏有青枝":若辨为杏树却有青枝。

"烘笑从人赠":暖色笑容任人采撷,

"酡颜任笛吹":醉红面容任凭笛声撩动。

"未应娇意急":不曾急切展现娇媚,

"发赤怒春迟":却因春迟怒放赤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红梅》是北宋诗人石延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开篇点明红梅之“绝奇”,首联凸显红梅突破传统梅花白色的局限,展现出独特惊艳之美。颔联从与桃、杏的对比中进一步刻画红梅,既无桃之绿叶相伴,却有杏之青枝为衬,在差异中凸显红梅的独特姿态与气质。颈联将红梅比作能笑对他人赠予、任笛声吹拂而脸泛红晕之人,赋予红梅以人的情感与神态,生动形象。尾联表明红梅并非因娇意急切而发红,而是恼怒春天来得太迟,展现出红梅不随波逐流、傲然独立的品格。全诗以新颖的视角、生动的描写和独特的构思,展现了红梅的独特魅力与精神气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

石延年(994~1041),北宋文学家。字曼卿,一字安仁,宋城(今河南商丘南)人。宋真宗时,授三班奉职,历任右班殿直、太常寺太祝。宋仁宗即位后,出知济州金乡县,累迁太子中允、秘阁校理。石延年为文劲健,于诗最工。其诗风豪放奇峭,长于叙事,为欧阳修等推崇。其诗《寄尹师鲁》,被誉为“词意深美”。其文受柳开影响,宗法韩柳,积极参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代表作品有《寄尹师鲁》《金乡张氏园亭》《南朝》等。著有《石曼卿歌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梅好唯伤白,今红是绝奇”开篇点明主旨,先言传统梅花以白为美却略显单调,一个“伤”字,透露出对常规审美的一种反思。紧接着“今红是绝奇”笔锋一转,强调红梅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常规,以“绝奇”二字高度赞誉红梅的独特与惊艳,奠定了全诗对红梅独特之美的赞美基调,引发读者对红梅之美的强烈好奇与期待。“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运用对比手法,将红梅与桃、杏进行区分。桃花盛开时往往有绿叶相伴,而红梅无绿叶却能让人一眼认出,突出其独立于桃之外的特质;杏树有青枝,红梅也有青枝,但诗人通过这种细微差异的辨析,进一步强调红梅既非桃又非杏,有着自己独特的身份与姿态,从侧面展现出红梅的独特辨识度与别样风采。“烘笑从人赠,酡颜任笛吹”运用拟人修辞,赋予红梅以人的神态与情感。“烘笑”描绘出红梅仿佛带着笑意,从容接受人们的赞美与馈赠;“酡颜”将红梅比作醉酒之人泛红的脸颊,“任笛吹”则表现出红梅任由悠扬的笛声吹拂,依旧自在安然。此句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红梅的娇羞、妩媚与随性,使红梅的形象更加鲜活可爱,富有生活情趣。“未应娇意急,发赤怒春迟”以反问语气作结,进一步深化红梅的形象。“未应娇意急”表明红梅并非因急于展现娇美而变色,否定了世俗对红梅的浅薄认知;“发赤怒春迟”则赋予红梅以人的情感,它恼怒春天来得太迟,所以才早早发红绽放。此句不仅展现出红梅不随波逐流、傲然独立的品格,更通过这种独特的情感表达,让红梅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富有精神内涵,也体现出诗人对红梅独特气质的深刻理解与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石延年《松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石延年《秋夕北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