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ǐn
shī

朝代:宋作者:石延年浏览量:1
shí
nián
mèng
huā
kōng
wěi
jiù
shān
sǔn
táo
yàn
shēng
běi
yàn
nán
fēi
gāo
lóu
chūn
fēng
méi
dài
shí
zhōu
shān
duì
jiāo
lèi
luò
zhuāng
fén
duàn
tiān
nán
liú
tiān
qíng
dàn
shuǐ

译文

十年光阴如一场幻梦,繁花空自凋零委地,河山依旧未改,却已损伤了春日的桃李。北去的雁鸣与南飞的燕影交织,我每日独守高楼,在春风里望眼欲穿。双眉紧蹙如石州的山峦对峙,含情的眼眸泪落纷纷,妆容早已洗尽。汾河水滔滔不绝地向南方流淌,天色淡漠无情,像水一样清寒空寂。

逐句剖析

"十年一梦花空委":十年光阴如一场幻梦,繁花空自凋零委地,

"依旧河山损桃李":河山依旧未改,却已损伤了春日的桃李。

# 河山:《渑水燕谈录》作山河。

"雁声北去燕南飞":北去的雁鸣与南飞的燕影交织,

# 南:《渑水燕谈录》作西。

"高楼日日春风里":我每日独守高楼,在春风里望眼欲穿。

"眉黛石州山对起":双眉紧蹙如石州的山峦对峙,

# 黛:《渑水燕谈录》作比。

"娇波泪落妆如洗":含情的眼眸泪落纷纷,妆容早已洗尽。

"汾河不断天南流":汾河水滔滔不绝地向南方流淌,

# 天:《渑水燕谈录》作水。

"天色无情淡如水":天色淡漠无情,像水一样清寒空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尹师鲁》是宋代诗人石延年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首联以“十年一梦”慨叹时光流逝、理想落空,“损桃李”暗喻美好事物凋零,奠定怅惘基调;颔联借候鸟迁徙写离别之愁,以“高楼日日”的守望画面传递对故人的思念;颈联刻画女子蹙眉垂泪的情态,强化离愁别绪;尾联以汾河流水不息、天色淡漠空寂,烘托愁思的绵长与人事的无奈。全诗融自然意象与人物情感于一体,通过“花空委”“雁燕飞”“汾河流水”等意象,含蓄表达年华虚度之憾与离别相思之苦,语言凝练而意境苍凉,于豪放的河山描写中蕴含婉约情思,情景交融,情感层次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

石延年(994~1041),北宋文学家。字曼卿,一字安仁,宋城(今河南商丘南)人。宋真宗时,授三班奉职,历任右班殿直、太常寺太祝。宋仁宗即位后,出知济州金乡县,累迁太子中允、秘阁校理。石延年为文劲健,于诗最工。其诗风豪放奇峭,长于叙事,为欧阳修等推崇。其诗《寄尹师鲁》,被誉为“词意深美”。其文受柳开影响,宗法韩柳,积极参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代表作品有《寄尹师鲁》《金乡张氏园亭》《南朝》等。著有《石曼卿歌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十年一梦花空委,依旧河山损桃李”两句是对时光与人生的慨叹。“十年一梦”以梦境喻指过往岁月,“花空委”谓花期空自零落,暗喻理想抱负成空;“依旧河山”对比人事变迁,“损桃李”借花树凋零象征美好事物消逝,虚实结合中见出年华虚度的怅惘与物是人非的悲凉,奠定全诗沉郁基调。“雁声北去燕南飞,高楼日日春风里”两句是借景抒情的过渡。“雁声北去”“燕南飞”以候鸟随季节迁徙,暗喻人生聚散无常,一“北”一“南”形成空间上的割裂感;“高楼日日”写人物日复一日登楼远眺,“春风里”以乐景衬哀情,看似明丽的环境中,实则蕴含望眼欲穿而不得的思念之苦,画面感与情感张力兼具。“眉黛石州山对起,娇波泪落妆如洗”两句是人物情态的特写。“眉黛”代指女子眉头,“石州山对起”以双眉紧蹙如两山并立,状写愁容之深;“娇波泪落”谓泪眼婆娑,“妆如洗”极言泪水冲刷妆容的狼狈,以女性的哀伤形象具象化离愁别绪,细腻刻画中见出思念之切与伤怀之重,与前句“高楼”守望形成情感呼应。“汾河不断天南流,天色无情淡如水”两句是意境的拓展与收束。“汾河不断”以流水不息象征愁思绵长,“天南流”暗含归乡或寻人不得的怅惘;“天色无情”赋予自然以情感色彩,“淡如水”的空寂天色,既呼应首联“河山依旧”的苍凉,又以景物的淡漠反衬人心的执着,以景结情,将思念、无奈与时光流逝之慨融入苍茫天地,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石延年《春阴》

下一篇:宋·石延年《古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