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顷游庐山":我不久前游览庐山,
"爱之":喜爱那里,
"归结屋马蹄山中":回来后在马蹄山中建造房屋,
"以庐山书堂为扁":用“
"包日庵作记":庐山书堂”
"见称庐山道人":被称作庐山道人,
"盖援涪翁山谷例":大概是援引涪翁黄庭坚的先例。
"黄叔豹谓予居鄱":黄叔豹说我住在鄱阳,
"不应舍近取远":不应该舍近求远,
"为更东泽":为我改号为东泽。
"黄鲁庵诗帖往来":黄鲁庵在诗帖往来中,
"于东泽下加以诗仙二字":在东泽下面加上诗仙两个字。
"近与冯可迁遇于京师":近来和冯可迁在京城相遇,
"又能节文":又能简化名号,
"号予东仙":称我为东仙,
"自是诗盟遂以为定号":从此诗友们就把这作为固定的名号。
"十年之间":十年之间,
"习隐事业":修习隐居的事,
"略无可记":几乎没有什么可记载的,
"而江湖之号凡四迁":但江湖上的名号总共变更了四次。
"视人间朝除夕缴者":看人世间那些早上做官晚上被罢免的人,
"真可付一笑":真可以付之一笑。
"对酒而为之歌曰":对着酒为这事作歌道
"东泽先生":东泽先生,
"谁说能诗":谁说(我)擅长写诗,
"兴到偶然":只是兴致来了偶然(写点)罢了。
"但平生心事":只是一生的心事,
"落花啼鸟":寄托在落花啼鸟,
"多年盟好":多年的盟友情谊,
"白石清泉":寄托在白石清泉(之上)。
"家近宫亭":家靠近宫亭湖,
"眼中庐阜":眼中(能看到)庐山,
"九叠屏开云锦边":九叠屏像展开的云锦在天边。
"出门去":出门去,
"且掀髯大笑":姑且捋着胡须大笑,
"有钓鱼船":有钓鱼的船。
"一丝风里婵娟":一丝微风中美好。
"爱月在沧波上下天":喜爱月亮在青绿色的水波中仿佛在天上上下浮动。
"更丛书观遍":更何况看遍了各种书籍,
"笔床静昼":白天笔床安静,
"篷窗睡起":从船篷的窗户边睡醒,
"茶灶疏烟":茶灶升起淡淡的炊烟。
"黄鹤来迟":黄鹤来得迟缓,
"丹砂成未":丹砂炼成了没有,
"何日风流葛稚川":什么时候能像风流的葛洪。
"人间世":人世间,
"听江湖诗友":听江湖上的诗友,
"号我东仙":称我为东仙。
南宋词人
张辑(1180?~1236?),南宋词人。字宗瑞,号东泽,籍贯鄱阳(今属江西)。生于官宦之家,却生活贫困,亦不务世事,不入仕途。身体瘦弱,如不胜衣。喜吟咏,善弹琴。张辑的词作内容多寄情山水,抒发人生志趣,学北宋词人贺铸,喜欢另外创立新的词调名称,往往取词中得意之句,将调名改换。诗法得自姜夔,词风亦近。词作如《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念奴娇·嫩凉生晓》等。其著有词集《东泽绮语》(又名《东泽绮语债》)。
1. 分段赏析
“予顷游庐山,爱之,归结屋马蹄山中,以庐山书堂为扁。包日庵作记,见称庐山道人,盖援涪翁山谷例。黄叔豹谓予居鄱,不应舍近取远,为更东泽”,交代了作者名号变迁的经历,从“庐山道人”到“东仙”,十年间四次易号,以人间追名逐利的“朝除夕缴”对比自身超然物外的态度,为词作奠定了淡泊随性的基调。“黄鲁庵诗帖往来,于东泽下加以诗仙二字。近与冯可迁遇于京师,又能节文,号予东仙,自是诗盟遂以为定号”,接着写黄鲁庵在诗帖中为“东泽”添“诗仙”二字,后遇冯可迁简化为“东仙”,诗友们便以此为固定名号,展现名号随交往逐渐变化的过程。“十年之间,习隐事业,略无可记,而江湖之号凡四迁。视人间朝除夕缴者,真可付一笑”,感慨十年隐居没什么可记,名号却变了四次,对比官场中“朝升夕降”的无常,作者只觉可笑,流露对功名的淡然。“对酒而为之歌曰”,这句是过渡,承接前文对名号变迁和世事的感慨,说明作者在饮酒时,为这些过往和心境作歌,引出下文的歌词内容,自然连接叙述与咏唱。“东泽先生,谁说能诗,兴到偶然。但平生心事,落花啼鸟,多年盟好,白石清泉”,以“东泽先生”自称,说写诗只是兴致所至,平生心事寄托在落花啼鸟、白石清泉和老友身上,用质朴语言显露出对自然与真情的珍视。“家近宫亭,眼中庐阜,九叠屏开云锦边。出门去,且掀髯大笑,有钓鱼船”,写家近宫亭湖,能望见庐山如“九叠云锦”般壮美,出门时掀髯大笑,伴着钓鱼船,勾勒出居所优美、出行悠然的隐士生活画面。“一丝风里婵娟。爱月在沧波上下天”,描绘微风中月色美好,喜爱月亮在碧波中似在天地间浮动的景象,短短两句尽显对自然月色的细腻欣赏,意境清新。“更丛书观遍,笔床静昼,篷窗睡起,茶灶疏烟”,说自己读遍群书,白日笔床闲置,从船窗睡醒时,茶灶飘着淡烟,通过日常细节展现隐居生活的闲适宁静,充满生活气息。“黄鹤来迟,丹砂成未,何日风流葛稚川。人间世,听江湖诗友,号我东仙”,借用葛洪的典故,感叹成仙之事渺茫,最后说在人世间,听凭江湖诗友称自己“东仙”,在感慨中显露出随遇而安的心境。
下一篇:宋·张辑《祝英台近·竹间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