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学士焚银鱼":在青山中的学士焚烧了银鱼符,
# 银鱼:指唐朝五品以上官员佩戴的银质鱼章。,学士:即柏学士。唐朝时学士职位一般至少为五品,六品及以下的称为直学士。,碧山:碧山:指柏学士隐居山中。碧山应该是泛指,即青山。
"白马却走身岩居":骑着白马离开了官场,前往山中隐居。
# 身岩居:指在安史之乱中,逃到这里的山中居住。,白马:这里用来指代柏学士。
"古人己用三冬足":古人曾说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就已足够
# 用三冬足:即是用足全部时间来读书。古时人们认为冬季是用来读书的时间。三冬:农历将冬天分为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共三个月,故称“三冬”。古时人们认为冬季是用来读书的时间。用足三冬,即是用足全部时间来读书。
"年少今开万卷余":这位年轻人如今已读了万卷书籍。
# 开:开卷,指读书。,今:一作曾。,年少:指住在这里的柏学士子侄,一说指柏学士本人。
"晴云满户团倾盖":晴朗天空中白云簇拥在窗前,如车盖般环绕,
# 晴云满户团倾盖:化用了北周·王褒《轻举篇》的“俯观云似盖”。团,意为圆,在此形容“倾盖”。团作为“圆”字解,也见于其他唐诗,例如白居易 《放言五首·其一》“荷露虽团岂是珠”,贾岛《忆江上吴处士》“蟾蜍亏复团”等。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決渠”句:描写了柏学士茅屋的外景。仇注:云如倾盖之团,言其浓。水似决渠之溜,言其急也。
"秋水浮阶溜决渠":秋水漫上台阶,如渠水般流淌。
"富贵必从勤苦得":富贵必定是要通过勤奋刻苦才能获得,
"男儿须读五车书":男子一定要读大量的书籍。
# 五车书: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喻指读书多,学问深,例如唐王维《戏赠张五弟湮三首·之二》:“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劝学兼赞人题材的诗。描绘了柏学士放弃官职归隐山林,于茅屋中勤奋苦读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且充满书卷气的氛围。体现了柏学士淡泊名利、刻苦钻研的品质,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柏学士的高度赞誉,以及对勤奋读书这一行为的大力倡导,强调男儿只有通过勤奋苦读,才能获取富贵,实现人生价值。
2. 写作手法
用典:“古人已用三冬足”,引用古人“三冬文史足用”的典故,以古代贤士刻苦学习终有所成,来衬托柏学士同样勤奋博学,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说服力。对比:“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将古人苦读与柏学士年少即读书万卷进行对比,突出柏学士的勤奋和学识渊博,强调无论古今,勤奋读书都至关重要。借景抒情:“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描绘出茅屋周围白云如车盖般环绕、秋水如渠水般流淌的清幽景色,借这宁静优美之景,表达对柏学士归隐读书生活的赞赏,同时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暗示这种环境对读书的助力。直抒胸臆:“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直接表明观点,阐述只有通过勤奋苦读才能获得富贵,男子应当饱读诗书,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勤奋读书的倡导,点明诗歌主旨。
3. 分段赏析
首联伊始,便娓娓道出柏学士的身世境遇。因官场之路崎岖坎坷,仕途多舛,柏学士无奈选择弃官,退隐至深山之中,寻觅一方宁静天地。然而,从后续种种迹象来看,隐居后的柏学士似乎仍未彻底超脱尘世纷扰,往昔的尘世记忆,似乎还在不经意间牵动着他的心弦。颔联“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这两句诗如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杜甫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杜甫对归隐之举并无深切眷恋,相较于山林间的清幽寂静,外界广阔天地的民生疾苦、社稷兴衰,才是他心心念念、始终牵挂的要事。他内心深处满怀着壮志豪情,只要自身具备足够的能力,一旦有合适的机遇降临,定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一心一意为国效力、为民请命,倾尽所能去施展自己的抱负。颈联“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笔触一转,细腻描绘出柏学士茅屋前的秋日景致。晴朗的天空下,白云如团团车盖,簇拥在茅屋门户四周,仿佛在为这片隐居之所增添几分灵动与祥和;秋水潺潺,沿着台阶缓缓流淌,汇聚成渠,流淌出一曲自然的乐章,勾勒出一幅宁静而优美的山居秋景图。尾联“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此句更是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杜甫的高远情怀。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获取富贵的途径便是入朝为官、出仕从政,而想要踏入仕途,参加科举考试则是必经之路,要参加科举就必须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由此可见,那些认为杜甫一心向往归隐的观点,实则是对他的片面解读。倘若杜甫真的一心归隐,又怎会以这般诚挚恳切的话语,来劝勉他人通过勤奋读书去追求仕途、实现抱负呢?这充分表明,杜甫始终心系天下,即便身处困境,也从未放弃过为国家、为百姓奉献的理想与信念。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虽篇幅简短,却意味深长,内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意涵。诗人巧妙地将自身情感寄寓于对周遭景致的描绘之中,使得诗中所营造出的情境真实可感,极具感染力,能够深深触动读者的内心。
# 依旧次,编在大歴二年。盖寄诗在先而题屋在后也。
不详黄鹤
# 公过学士茅屋,羡其立品之高,读书之勤,故题其茅屋如此。按诗言读书以取富贵,于学士尚不相似。黄氏谓朂其子侄者得之。
不详顾宸
# 学士茅居旧有藏书,上四句叙事,五六句写屋前秋景,七八句勉其子侄。下截承上。杜诗近体有两段分截之格,有两层遥顶之格。此章若移晴云、秋水二句,上接首聨;移古人、年少二句,下接末聨,分明是两截体。今用遥顶,亦变化法耳。又中间四句,平仄仄平俱不合律,葢亦古诗体也。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旧疑此诗不似对学士语。今考《寄柏学士诗》及《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始知其说,一则云自胡之反,持干戈,天下学士,亦奔波,叹彼幽居,载典籍,萧然暴露依山阿。一则云叔父朱门贵,郎君玉树高。山居精典籍,文雅涉风骚。是学士乃柏大之叔父。柏大之山居,即学士之茅屋,学士奔波之所载,即柏大山居之所精。二诗语意互见。此诗则合而言之,勉其子弟。而本其父兄以为劝言勤苦以取富贵尔。叔父业有前效,则年少积学之功,安可少哉。
不详黄生
上一篇:唐·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下一篇:唐·王维《欹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