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不爱酒":天如果不爱酒,
"酒星不在天":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
# 酒星:古星名。也称酒旗星。《晋书·天文志》云:“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享宴酒食。”汉孔融《与曹操论酒禁书》:“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
"地若不爱酒":地如果不爱酒,
"地应无酒泉":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
# 酒泉:酒泉郡,汉置。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在今甘肃省酒泉市。
"天地既爱酒":天地既然都喜爱酒,
"爱酒不愧天":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
"已闻清比圣":我先是听说酒清比作圣,
"复道浊如贤":又听说酒浊比作贤。
"贤圣既已饮":既然圣贤都饮酒,
"何必求神仙":又何必再去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
# 大道:指自然法则。
"一斗合自然":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
"但得酒中趣":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
# 酒中趣:饮酒的乐趣。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温(桓温)尝问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
"勿为醒者传":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传。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议论诗,堪称是一篇“爱酒辩”。开篇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点明天地爱酒,自己爱酒亦无愧。又言清酒如圣、浊酒似贤,圣贤皆饮,不必求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酒中趣味无穷,只可意会,不必向醒者言传。
2. 分段赏析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假设,从天上的酒星和地上的酒泉入手,论证天地皆爱酒,进而得出自己爱酒不愧对天地的结论。这几句诗为下文进一步阐述饮酒的意义和乐趣做了铺垫,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豪放与豁达,他借天地爱酒来自我宽慰,排遣内心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孤独与苦闷。“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清圣浊贤”的典故,说明贤圣都爱饮酒,既然如此,又何必去追求虚无缥缈的神仙呢?言外之意,饮酒可以让人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不必再去寻求其他的精神寄托。这几句诗反映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一种质疑和反叛,他试图在酒中找到一种新的精神归宿,以摆脱现实的束缚。“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诗人认为,饮酒到了一定的境界,就能通达人生的大道,与自然融为一体。而这种酒中的乐趣,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不必向那些清醒的人去诉说。这几句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的追求,他希望通过饮酒来忘却世间的烦恼,回归到一种纯真、自然的状态。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世俗之人的不屑与疏离,他觉得那些不能理解酒中乐趣的人,是无法与他产生共鸣的。
# 此种语太庸近,疑非太白作。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
上一篇:唐·李山甫《代崇徽公主意》
下一篇:唐·李贺《官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