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ué
màn
xīng
jiǔ
shǒu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2
sǎn
jìng
yáng
huā
bái
zhān
diǎn
dié
qīng
qián
sǔn
gēn
zhì
rén
jiàn
shā
shàng
chú
bàng
mián

译文

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一只只幼小的山鸡隐伏在竹笋根旁,没有人能看见,河岸的沙滩上,刚出生的小野鸭依偎在母亲身旁安然入睡。

逐句剖析

"糁径杨花铺白毡":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

# 糁径:散乱地落满细碎杨花的小路。糁,原意为饭粒,这里引申为散落、散布。

"点溪荷叶叠青钱":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

# 青钱:古代的一种青铜钱,这里比喻出生的荷叶点缀在小溪上,像重叠的青钱。钱:一作“钿”。,叠:一作“累”。

"笋根稚子无人见":一只只幼小的山鸡隐伏在竹笋根旁,没有人能看见,

# 稚子:小野鸡;一作“雉子”,指嫩笋芽。稚:旧注,一作雉。雉子:雉的幼雏。雉,通称野鸡,性好伏,善走。,笋:旧注:一作竹。

"沙上凫雏傍母眠":河岸的沙滩上,刚出生的小野鸭依偎在母亲身旁安然入睡。

# 凫雏:小野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是一首描绘初夏景色的七言绝句。诗中前两句着重写景,绘出了一幅秀丽的初夏风景画;后两句则通过景物描写来传达情感,景与物相互交融,各具韵味。诗人在林溪间漫步,流露出对初夏美景的赞赏与留恋之情,同时,闲适之中也隐含着一丝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感。整首诗刻画细腻、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深远,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创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春夏之交,时间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组诗之后。当时,作者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田园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在草堂生活中的悠然自得之情。

2. 写作手法

拟人:诗中的杨花、荷叶、雉子、凫雏等自然景物,都被诗人赋予了生命和情感。例如,“糁径杨花铺白毡”,将杨花比作能主动铺设白毡的有生命之物,形象地表现出杨花飘落之多且密集,仿佛是有意为之,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同样,“笋根稚子无人见”中,“稚子”一词将竹笋拟人化,让人感受到竹笋刚破土而出的稚嫩与生机;“沙上凫雏傍母眠”里,凫雏依偎在母鸭身边安然入睡,充满了温情和人性,使整个画面富有生活气息。比喻:“糁径杨花铺白毡”运用比喻,将落在小路上厚厚的杨花比作铺开的白毡,既写出了杨花的颜色洁白,又表现出杨花覆盖小路的面积之大、密度之高,给人以直观的视觉冲击,使读者能够迅速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杨花漫天飞舞、洒满小路的画面。

3. 分段赏析

诗中呈现了一幅初夏美景:漫天杨花如白毡般散落小径,溪水里青绿荷叶似圆盘点缀,宛如水面上叠加的青钱。诗人目光转向别处,惊见竹丛边幼雉藏匿,沙滩上凫雏依偎母鸭安然入眠。首句“糁径”描绘杨花散落路面,用词精炼且形象。第二句中,“点”、“叠”二字生动刻画荷叶在溪水中之态,让诗句充满灵动。后两句据浦起龙《读杜心解》所言,有“微寓萧寂怜儿之感”。但从整首诗来看,“微寓萧寂”之情或许存在,而“怜儿”之感则略显牵强。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在闲静的氛围中,微妙地传达了诗人客居异乡的孤寂之情。这四句诗如同从七律的中间二联截取而来,对仗工整,针脚细密,前后呼应紧密。前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实则暗示了林间溪边的景象;后两句则通过摹写雉子、凫雏,同样将场景定格在林中沙上。前后相互关照,彼此映衬,在看似散漫的描述中实则浑然一体。整首诗刻画细腻,语言通俗而生动,意境清新且深远,同时也充满了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上官昭容《彩书怨》

下一篇:唐·释宝月《行路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