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ǎi
shū
yuàn

朝代:唐作者:上官昭容浏览量:2
xià
dòng
tíng
chū
jūn
wàn
nóng
xiāng
bèi
lěng
yuè
luò
jǐn
píng
zòu
jiāng
nán
tān
fēng
běi
shū
shū
zhōng
bié
wéi
chàng
jiǔ

译文

秋天来了,满江的红叶向洞庭湖悠悠飘去,而你却在迢迢的万里之外。秋夜长,相思更长;只有寒露带给凄凉,只有月儿与我为伴。真想弹奏一曲热闹的江南采莲曲,把它封在信中一封又一封地往蓟北寄去。信中没有写别的,只是写了长久以来的相思与惆怅。

逐句剖析

"叶下洞庭初":秋天来了,满江的红叶向洞庭湖悠悠飘去,

# 初:一作“秋”。,叶下:秋至之征。

"思君万里馀":而你却在迢迢的万里之外。

# 馀:不尽的,未完的。

"露浓香被冷":秋夜长,相思更长;只有寒露带给凄凉,

"月落锦屏虚":只有月儿与我为伴。

# 锦屏:锦绣屏风,这里指天空。

"欲奏江南曲":真想弹奏一曲热闹的江南采莲曲,

# 江南曲:乐府曲调名。这里代指歌咏游乐之曲。

"贪封蓟北书":把它封在信中一封又一封地往蓟北寄去。

# 书:信。,蓟北:蓟州(今河北蓟县)以北一带地方,此泛指东北边地。,封:这里有“写”的意思。,贪:急切。

"书中无别意":信中没有写别的,

"惟怅久离居":只是写了长久以来的相思与惆怅。

# 怅:惆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彩书怨》是唐代才女上官婉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闺中思妇的口吻倾诉佳人怨夫不归的深情。诗中塑造了一位在秋日里深切怀念远别丈夫的妻子形象,情感真挚动人。首联即点明时令、居处与“怨别”主题,中间两联以细腻笔触铺陈“怨”与“思”的心理轨迹,末联收束全篇,将思念夫君的急切之情推向高潮。全诗意境深沉而开阔,遣词自然真挚,含蓄中见清新,对仗工整精巧,于寥寥数语间尽展相思情味,堪称初唐闺怨诗中的代表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初唐时期。上官婉儿一生深锁皇宫,虽值嫁期却因命运捉弄,未能拥有寻常女子的家庭幸福。她虽深受武则天宠信,却身处后宫特殊环境——佳丽如云而君恩难专,纵然享尽荣华富贵,却难获真挚情感的滋养。此诗虽寄寓着作者对唐中宗的复杂情愫,却非单纯的自我实写,而是以代拟笔法摹想闺怨情境。诗人借传统闺怨诗的范式,以思妇口吻抒写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与幽微怨情,在虚拟的离愁别绪中,既蕴含着后宫女性共通的情感困境,亦折射出其本人对真情的向往与怅惘,堪称以婉曲笔触传递深宫心音的代表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闺中思妇的口吻,细腻抒写其对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塑造出一位在萧瑟秋日里望眼欲穿、愁绪满怀的妻子形象,字里行间尽见相思之切。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首联“叶下洞庭初”,通过描绘洞庭叶落的深秋景象,点明时间和地点,借景抒发对夫君的思念之情。颔联“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以露浓、月落之景,以及香被冷、锦屏虚的细节,进一步渲染思妇的孤独寂寞和哀怨。虚实结合:颔联实写思妇的生活场景和感受,颈联“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则虚写思妇想要奏乐、写信的心理活动,通过虚实结合,深化了思妇的思念和怨情。映衬:用“香被冷”“锦屏虚”,以生活的富丽堂皇来映衬思妇心情的空虚苦闷,突出其内心的孤寂。直抒胸臆:尾联“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直接表达出因长久分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将思妇的“怨”与“思”直白地展现出来。

3. 分段赏析

首联“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开篇点明时间是深秋,地点是洞庭湖边,主题是思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夫君。诗人借屈原诗中盼湘女水神来的吉日之意,巧妙地暗含了盼夫早归的心愿。“万里余”强调了丈夫离家之远,距离越远,思念之情就越深,一个“思”字总领全诗,奠定了思念与哀怨的情感基调。颔联“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此联实写思妇的哀怨。“露浓”表明天气寒冷,在这样的寒夜,无人与思妇共衾,所以“香被冷”,突出了生活的富丽与内心的空虚形成鲜明对比。“月落”时分,夜深人静,锦屏后依旧空虚无人,闺房显得格外孤寂,生动地展现出思妇因思念而生出的哀怨,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颈联“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进一步虚写思妇的思念之情,深化了“怨”意。《江南曲》本非诗中必要之词,但诗人为了与“蓟北书”相对,巧妙构思出“欲奏江南曲”,足见其笔法灵妙。通过想要弹奏乐曲、急切地封寄书信给远方蓟北的丈夫,体现出思妇思情之深、怨绪之强烈,情感表达力透纸背。尾联“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收束全篇。“无别意”表明信中除了相思之情,也包含着对丈夫的关心。“久离居”直接抒发了诗人因长久与丈夫分离而产生的惆怅心情,将全诗的“怨”与“思”之情清晰地展现出来,使读者深切感受到思妇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突破了初唐诗歌情感表达相对贫乏的局限,为近百年间情感趋于沉寂的初唐宫廷诗,注入了绵长深挚且精妙动人的情感内涵,开启了唐代诗歌抒情传统中更为丰沛的情感表达新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五言律诗的格调形成于武后朝,文学史上虽归功于沈、宋,但我想上官婉儿也一定有一份功绩。

现代施蛰存

# 昭容才思鲜艳,笔气疏爽,有名士之风。

清陆昶《历朝名媛诗词》

# 高浑。

明钟惺《唐诗归》

# 杨升庵所选《五言律祖》六卷,独此一篇平妥匀净,颇异六朝气格。

明谢榛《四溟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哀王孙》

下一篇: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