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ǎo
shū
xí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shào
nián
shàng
rén
hào
huái
怀
cǎo
shū
tiān
xià
chēng
chí
fēi
chū
běi
míng
fēng
shā
jìn
zhōng
shān
yuè
jiǔ
yuè
tiān
liáng
jiǔ
mǎn
gāo
táng
jiān
juàn
pái
shù
xiāng
xuān
zhōu
shí
yàn
guāng
shī
zuì
hòu
shéng
chuáng
sǎo
jìn
shù
qiān
zhāng
piāo
fēng
zhòu
jīng
luò
huā
fēi
xuě
máng
máng
lái
xiàng
tíng
shǒu
háng
shù
dǒu
huǎng
huǎng
wén
shén
guǐ
jīng
shí
shí
zhī
jiàn
lóng
shé
zǒu
zuǒ
pán
yòu
jīng
diàn
zhuàng
tóng
chǔ
hàn
xiāng
gōng
zhàn
nán
jùn
fán
jiā
jiā
jiā
píng
zhàng
shū
biàn
wáng
shào
zhāng
yīng
lái
làng
míng
zhāng
diān
lǎo
shù
shī
shī
lái
wàn
shì
guì
tiān
shēng
yào
gōng
sūn
niáng
hún
tuō

译文

年轻的高僧法号怀素,他的草书在天下堪称独步一绝。墨池里仿佛飞出了北溟的大鱼,笔锋好像杀尽了中山的兔毫。八月九月天气渐渐转凉,酒徒和词客挤满了高高的厅堂。素绢纸笺排满了几大箱,宣州的石砚墨汁泛着光芒。我的老师醉后靠在绳床上,片刻之间扫尽了数千张纸张。如飘风骤雨般令人惊觉飒飒作响,又像落花飞雪般茫茫一片。起身对着墙壁不停挥笔,一行字写得像斗那么大。恍恍惚惚如闻神鬼惊叫声。时时只见笔势如龙蛇游走。左盘右蹙如同惊雷闪电,形状如同楚汉相争的攻战场面。湖南七郡共有多少人家,家家的屏障上都题满了他的书法。王羲之,张芝,自古以来有多少人浪得虚名。张颠老死也不值得一提,我的老师此等义理不师法古人。自古以来万事贵在天生资质,何必要像公孙大娘的浑脱舞那样。

逐句剖析

"少年上人号怀素":年轻的高僧法号怀素,

# 怀素:字藏真,本姓钱,出生于零陵。七岁到“书堂寺”为僧,后住东门外的“绿天庵”,自幼爱好书法,刻苦学习,经禅之馀,勤练书法,因无钱买纸,特在寺旁种下许多芭蕉树,用蕉叶代纸练字。经长期精研苦练,秃笔成堆,埋于山下,人称“笔冢”。其冢傍有小池,常洗砚水变黑,名为“墨池”。他好饮酒,醉后每遇寺壁及衣带、器皿无不拿来书写,兴到运笔,情随笔转,意随字生。他曾几次外出游历,“竭见当代名公”,切磋书技。怀素以草书闻名于世,继承张旭笔法,而有所发展,“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永州现存怀素的作品有《瑞石帖》、《千字文》、《秋兴八首》等。,上人:和尚的尊称。

"草书天下称独步":他的草书在天下堪称独步一绝。

"墨池飞出北溟鱼":墨池里仿佛飞出了北溟的大鱼,

# 墨池:谓书法家洗砚涮笔之池。《法书要录》载:“弘农张芝善草书,改临学书,池水尽墨。”《太平寰宇记》:“墨池,王右军洗砚池也。”《方舆胜览》载:“绍兴府成珠寺本王羲之故宅,门外有二池,曰墨池、鹅池。”

"笔锋杀尽中山兔":笔锋好像杀尽了中山的兔毫。

# 中山兔:古时以兔毫制笔。中山,在今安徽宣城。《元和郡县志》载:中山在宣州水县东南十五里,出兔毫,为笔精妙。杀尽中山兔,谓怀素秃笔成冢,因制笔杀尽了中山之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八月九月天气渐渐转凉,

"酒徒词客满高堂":酒徒和词客挤满了高高的厅堂。

"笺麻素绢排数厢":素绢纸笺排满了几大箱,

# 素绢:丝织品的名称。在丝织品中,中等至下等者被称之为绢,绢中精白的织品被称之为素。,笺麻:唐代的纸。以五色染成,或用砑光,或用金银泥画花样来做成笺纸,纸以麻来作为材料,称为麻纸。

"宣州石砚墨色光":宣州的石砚墨汁泛着光芒。

# 宣州:唐属江南东道宣城郡,治所在今安徽宣城。

"吾师醉后倚绳床":我的老师醉后靠在绳床上,

# 绳床:原称胡床,又称交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形似今之交椅,东汉时从域外传入中原一带。《风俗通》中有“灵帝好胡床”的记载。,吾师:指怀素。师,对和尚的尊称。

"须臾扫尽数千张":片刻之间扫尽了数千张纸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如飘风骤雨般令人惊觉飒飒作响,

"落花飞雪何茫茫":又像落花飞雪般茫茫一片。

"起来向壁不停手":起身对着墙壁不停挥笔,

"一行数字大如斗":一行字写得像斗那么大。

"恍恍如闻神鬼惊":恍恍惚惚如闻神鬼惊叫声。

# 恍恍:一作怳怳。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样子。

"时时只见龙蛇走":时时只见笔势如龙蛇游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左盘右蹙如同惊雷闪电,

# 蹙:收缩。

"状同楚汉相攻战":形状如同楚汉相争的攻战场面。

"湖南七郡凡几家":湖南七郡共有多少人家,

# 七郡:湖南七郡指长沙郡、衡阳郡、桂阳郡、零陵郡、连山郡、江华郡、邵阳郡,此七郡皆在洞庭湖之南,所以说“湖南”。

"家家屏障书题遍":家家的屏障上都题满了他的书法。

"王逸少":王羲之,

# 王逸少:王羲之,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书法家。出身贵族,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其书法俊逸遒劲,独创圆转流利的风格,擅长隶、草、正、行各体,被奉为“书圣”。

"张伯英":张芝,

# 张伯英:张芝,字伯英,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善草书。他继承传统,精于草书技巧。凡是家中衣帛,他必定拿来练习书法。临池学习书法,池水全被染成墨色。韦仲将称他为草圣。

"古来几许浪得名":自古以来有多少人浪得虚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张颠老死也不值得一提,

# 张颠:张旭,《旧唐书》载:吴郡张旭善写草书而且喜欢喝酒,每次醉后号呼狂走,索要毛笔挥洒写字,变化无穷,如有神功。时人称为“张颠”。

"我师此义不师古":我的老师此等义理不师法古人。

"古来万事贵天生":自古以来万事贵在天生资质,

"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何必要像公孙大娘的浑脱舞那样。

# 浑脱舞:唐代舞名。长孙无忌以乌羊皮为浑脱毡帽,大家仿效,叫做赵公浑脱,后来演变为舞蹈。浑脱,指以全羊皮制成的物品。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说:“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乐府杂录》载:“开元(公元713年—公元741年)中有公孙大娘善舞剑器,僧怀素见之,草书遂长。盖准其顿挫之势也。”,孙大娘:盛唐时期舞蹈家,善舞剑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草书歌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用浪漫的风格、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了怀素醉酒后肆意张扬、挥笔快速书写的场景,细致且生动地展现了怀素性格中张扬的一面。整首诗将怀素狂放不羁、情感充沛、书写酣畅的形象刻画得十分鲜活。它对后人了解和研究怀素的草书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后人对《草书歌行》是否为李白所作存争议。苏轼定为伪作,其《东坡题跋》“诸集伪谬”条称:“近见曾子固编太白集,自谓颇获遗亡,而有赠怀素草书歌及笑矣乎数首,皆贯休以下词格。”朱长文、陆游、王琦等从其说。郭沫若则力辩其真。实则苏轼等人皆属臆断,并无实据。黄锡珪谓“校者不能删削,以无左验故”。郭沫若考证,此诗当作于李白长流夜郎遇赦放回后,乾元二年(759年)秋游零陵时。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咏物诗。介绍了怀素草书的高超技艺,描绘了怀素酒后挥毫时如骤雨旋风般的场景,体现了怀素草书的独特魅力与创新精神,营造了激情奔放的艺术氛围,表达了作者对怀素草书的高度赞美。

2. 写作手法

用典:“墨池飞出北溟鱼”巧用《庄子・逍遥游》中“北溟有鱼”典故,原典中鲲鱼极大,此处以“北溟鱼”状怀素墨池之大,极言其练习书法之投入;“笔锋杀尽中山兔”化用王羲之《笔经》中“中山兔肥而毫长可用”的记载,以“杀尽中山兔”夸张表现怀素用功之勤。夸张:“须臾扫尽数千张”以夸张手法,极言怀素书写速度之快,凸显其草书酣畅流利的特点;“一行数字大如斗”通过夸大字体大小,生动展现怀素作书时的豪放气势。比喻:“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将怀素草书比作疾风骤雨、落花飞雪,形象地表现出其草书急缓交替、富有飞动感的特点;“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把草书的笔势比作闪电和楚汉之战,生动展现其千变万化的无穷魅力。

3. 分段赏析

开篇两句,作者直抒胸臆,坦率表明自身观点。从年龄上看,怀素较李白小许多,二人并非同一代人,李白作为长辈,称怀素为“少年”,合乎情理。他以长辈身份,对晚辈书法给予盛赞,直言怀素草书当世无人能及,如此表达尽显天真直率。三、四两句,作者探究怀素取得卓越成就的缘由。“北溟鱼”典故源自《庄子・逍遥游》:“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而王羲之《笔经》记载:“诸郡毫惟中山兔肥而毫长可用。”李肇《唐国史补》也提及,怀素练习书法,“弃笔堆积埋於山下,号曰‘笔冢’”。“飞出北溟鱼”,极言怀素墨池之广阔;“杀尽中山兔”,凸显其用功之勤勉,这般想象与夸张,若非李白,实难营造出如此奇特意境。第五句至第八句,作者以直白如话的语言,叙述怀素当众作书的场景。第九句至第十八句,则正面描绘怀素书写草书的情景。开头两句,先写作者观怀素草书的总体感受:怀素坐于绳床,趁着酒兴,大笔如扫帚般上下挥舞,转瞬便书写数千张纸。此夸张之句,生动展现怀素草书的酣畅流利与书写的极快速度。随后八句,细述作者观书的具体感受。怀素草书时而似疾风骤雨,飒然袭来,令人震撼;时而如漫天飞雪,缓缓飘落,茫茫一片,急缓交替,充满飞动感。怀素起身面向墙壁挥毫,一行仅几个字,却字字大如斗,仿佛能听见神惊鬼叫之声,只见笔划字势如龙腾蛇行。左盘右蹙似长空闪电,恰似楚汉相争时,攻取退守、犬牙交错的激烈鏖战。如此巧妙比喻,生动呈现出怀素草书俯仰进退、左顾右盼、急缓交替、千变万化的无穷魅力。最后八句,作者高度称赞怀素草书的创新成就。开头两句称怀素草书题遍湖南七郡家家屏障,此乃夸张之语,意在强调当地民众对其草书的喜爱。接着,作者表明,东晋王逸少、东汉张伯英擅长章草,若与怀素狂草相比,章草已然过时,王、张二人不过浪得虚名。本朝吴郡张旭亦善草书,时人有“张颠素狂”之说,但张旭已离世,不在当世之列。《新唐书・文艺传》记载,张旭观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后,草书技艺大增。诗的末两句指出,自古以来,艺术家的天才与个性最为可贵,这些皆为天生,并非师从他人。此句特别赞扬怀素不循古法、崇尚自我的创新精神,与张旭效仿公孙大娘剑器浑脱舞的做法截然不同。李白信仰道教,其“古来万事贵天生”的理念,与道教所提倡的“道法自然”一脉相承。

4. 作品点评

从诗的题材形式看,此诗采用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李白以诗著称,存诗近千首,一生最擅以乐府歌行旧题创作,且以此类诗作成就最高。其诗最大特点是浑然天成、不假雕饰,散发着浓厚的民歌气息,语言尤为直率自然。此诗采用乐府歌行旧题,恰与其擅长相合。诗中“笺麻素绢排数厢”一句,正体现其率真,亦是对苏轼“村气可掬”的妥帖回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自有草书以来,未有能形容此妙者。

宋诗论家刘克庄《后村诗话·新集》

# 比苏涣的那一首(《怀素上人草书歌》)要好得多。

现代文学家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宋之问《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

下一篇:唐·裴迪《辋川集二十首·栾家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