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hòu
fēng
dùn
liáng
yǒu
gǎn
sān
shǒu
sān

朝代:宋作者:张耒浏览量:1
cán
shǔ
shàn
zhōng
jìn
xīn
liáng
zhěn
shàng
guī
wēi
yún
píng
yuǎn
kōng
shàng
zhāo
shāo
gǎn
xià
jiàn
shāng
gāo
lái
hóng
鸿
fēi
suì
dào
liáng
féi

译文

残余的暑气在扇子的摇动中渐渐消散殆尽,清凉的感觉在枕上悄然来临。淡淡的云朵从远方的平地上缓缓升起,澄澈的天空上,早晨的阳光洒满大地。渐渐感觉到夏天的衣服有些单薄了,逐渐为树上高处的叶子变得稀疏而感伤。归来的大雁成群飞舞,让人心中欢喜,到了年末,庄稼长得十分肥美。

逐句剖析

"残暑扇中尽":残余的暑气在扇子的摇动中渐渐消散殆尽,

"新凉枕上归":清凉的感觉在枕上悄然来临。

"微云起平远":淡淡的云朵从远方的平地上缓缓升起,

"空碧上朝曦":澄澈的天空上,早晨的阳光洒满大地。

"稍感夏衣薄":渐渐感觉到夏天的衣服有些单薄了,

"渐伤高叶稀":逐渐为树上高处的叶子变得稀疏而感伤。

"来鸿飞集喜":归来的大雁成群飞舞,让人心中欢喜,

"卒岁稻粱肥":到了年末,庄稼长得十分肥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出伏后风雨顿凉有感三首(其三)》是北宋诗人张耒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通过“残暑”与“新凉”的对比,生动地写出了季节的转换,暑气在扇中消散,新凉悄然来临。颔联描绘了天空的景象,淡淡的云朵从远方升起,澄澈的天空中朝阳初升,画面开阔而明亮。颈联诗人由天气转凉感觉到夏衣单薄,看到树叶稀疏而心生感伤,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尾联归来的大雁让人喜悦,年末庄稼肥美,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欣慰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张耒对季节变化的敏锐观察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意境清新,语言平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残暑扇中尽,新凉枕上归。”这两句开篇点题,“残暑”表明暑气尚未完全消散,“扇中尽”形象地写出了暑气在扇子的摇动中逐渐消退的过程。“新凉”则点明了天气的变化,“枕上归”将新凉的感受具象化,仿佛新凉是在人们睡眠时悄然来到枕边,给人一种细腻而真实的感觉,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微云起平远,空碧上朝曦。”这两句描绘了天空的景象,“微云起平远”写出了云朵从远方的平地上缓缓升起的动态感,“平远”一词给人一种开阔、辽远的感觉。“空碧上朝曦”描绘了澄澈的天空中朝阳初升的画面,“空碧”突出了天空的湛蓝、清澈,“朝曦”则点明了时间是早晨,阳光洒在湛蓝的天空中,画面明亮而美丽,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颈联:“稍感夏衣薄,渐伤高叶稀。”这两句由景及情,“稍感”和“渐伤”两个词语细腻地表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夏衣薄”是因为天气转凉,诗人感觉到夏天的衣服已经有些单薄,暗示着季节的转换。“高叶稀”描绘了树叶稀疏的景象,诗人看到树叶逐渐凋零,不禁心生感伤,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尾联:“来鸿飞集喜,卒岁稻粱肥。”这两句是全诗的高潮部分,“来鸿飞集”描绘了归来的大雁成群飞舞的景象,大雁的归来象征着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轮回,给人带来喜悦之情。“卒岁稻粱肥”则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欣慰和对生活的热爱,“卒岁”指年末,“稻粱肥”描绘了庄稼长得十分肥美的景象,预示着丰收的到来,给人以希望和喜悦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耒《贫病投劾乞补外官亲友问者以诗答之》

下一篇:宋·张耒《周氏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