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ān
chūn
yáo
jué

朝代:宋作者:张耒浏览量:1
jiāng
tóu
chūn
fáng
chūn
mén
shǒu
chūn
chūn
zhuó
rén
wèn
chūn
zhuó
rén
zuò
wèi
bàn
hān
měi
jiǔ
tīng
sháo
jūn

译文

江边的春泥松软湿滑,阻碍了人们外出踏春的脚步,即便关起门来静候春天,春日的气息依然萦绕在身边。不禁问这春日的气息萦绕在身上,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呢,那滋味就像半醉半醒间饮着美酒,耳边听着如《韶》《钧》般美妙的乐声。

逐句剖析

"江头春泥妨踏春":江边的春泥松软湿滑,阻碍了人们外出踏春的脚步,

"闭门守春春著人":即便关起门来静候春天,春日的气息依然萦绕在身边。

# 著:一作着。

"问春著人作何味":不禁问这春日的气息萦绕在身上,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呢,

"半酣美酒听韶钧":那滋味就像半醉半醒间饮着美酒,耳边听着如《韶》《钧》般美妙的乐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齐安春谣五绝(其五)》是宋代诗人张耒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独特视角和细腻笔触展现春日景象与内心感受。前两句描绘出江边春泥阻碍人们外出踏春的画面,生动体现春天的强大感染力。后两句诗人将对春天的感受具象化,以半酣美酒和美妙音乐类比,表达春天带来的陶醉与惬意,传达出对春天由衷的喜爱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在春日里享受生活、沉醉自然的悠然心境。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于日常闲情中见真趣,既展现了春日的独特氛围,更流露出诗人沉醉于春光、享受生活之美的悠然心境,字里行间满是对春天的温柔赞美与深情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江头春泥妨踏春”:此句描绘了江边春天的景象,春雨过后,春泥松软,阻碍了人们外出踏春的脚步。一个“妨”字,生动地表现了春泥给人们带来的不便,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春天湿润、生机勃勃的特点。“闭门守春春著人”:即便人们因春泥而闭门不出,春天的气息却依然能够穿透门窗,萦绕在人的身边。“著人”二字,将春天拟人化,仿佛春天是一个多情的使者,主动亲近人们,让人感受到它的存在,体现了春天强大的感染力和无处不在的特质。“问春著人作何味”:诗人在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后,不禁发出疑问,春天给人带来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呢?这一设问,引发了读者的思考,也为下一句的回答做了铺垫,使诗歌更具层次感和趣味性。“半酣美酒听韶钧”:诗人以“半酣美酒听韶钧”来回答上一句的问题,将春天带给人的感受比作是在半醉之际聆听美妙的音乐。“半酣”状态下,人内心放松且愉悦,“韶钧”指代美妙的音乐,形象地表达出春天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沉醉、惬意、美好的感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在春日里的悠然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耒《出伏后风雨顿凉有感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张耒《书事寄晁应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