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腊八日":以往腊八这天,
"借钵受斋糜":我总是借碗领取寺庙的斋粥。
"客路岁将晚":如今漂泊在外,年关将至,
"旅庖晨不炊":旅舍的厨房清晨却无炊烟。
"持杯从破律":举杯打破戒律,
"遣兴自吟诗":为排遣兴致独自吟诗。
"何日依禅宿":何时能寄居禅院,
"钟鱼自有时":聆听晨钟暮鼓的规律生活。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1. 分段赏析
“平生腊八日,借钵受斋糜”:这两句以平实的语言回忆过往腊八习俗。诗人用“借钵”这一具体动作,生动展现早年参与寺院布施的场景,“斋糜”点明腊八节的传统食俗,透露出对往日安定生活的怀念。“客路岁将晚,旅庖晨不炊”:通过“客路”与“旅庖”的意象形成双重漂泊感。“岁将晚”既指年末时节,又暗含人生迟暮的感慨,“不炊”的细节描写凸显旅途中的孤寂清冷,与首联的温暖回忆形成强烈反差。“持杯从破律,遣兴自吟诗”:转折处见文人风骨。“破律”指打破佛门戒律饮酒,却为“遣兴”作诗,展现宋代文人“诗酒风流”的特质。看似矛盾的行为,恰恰体现诗人不拘形式的真性情。“何日依禅宿,钟鱼自有时”:尾联以禅院意象收束全篇。“钟鱼”代指寺院规律生活,与当前漂泊状态对比,表达对精神归宿的渴望。问句形式强化了求而不得的怅惘,余韵悠长。
上一篇:宋·张耒《晚归寄无咎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张耒《夏夜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