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ò
xiào
gǎn
xiàn
shí
suǒ
wàng
shān
xià
yǒu
zhōu
zhī
lái
wěi

朝代:宋作者:张耒浏览量:1
yǒu
dào
yǐn
diào
rén
lián
fēi
ǒu
rán
qīng
kuāng
chū
guì
huī
shǒu
xiè
qīng
qián
yǒu
sāo
míng
gāo
chǔ
guó
xián
xǐng
zāo
ěr
xiào
xìng
zuì
zhōng
nián

译文

心怀仁德的隐士藏身市井,他的仁厚与廉洁绝非偶然天成。倾尽满筐鲜美的紫鳜鱼相赠,挥手拒绝接受金银钱财。昔日写下《离骚》的屈原,德行崇高,是楚国的贤者。他因独自清醒遭人讥笑,我却庆幸能长醉不问世事。

逐句剖析

"有道隐屠钓":心怀仁德的隐士藏身市井,

"仁廉非偶然":他的仁厚与廉洁绝非偶然天成。

"倾筐出紫鳜":倾尽满筐鲜美的紫鳜鱼相赠,

"挥手谢青钱":挥手拒绝接受金银钱财。

"昔有离骚客":昔日写下《离骚》的屈原,

"名高楚国贤":德行崇高,是楚国的贤者。

"独醒遭尔笑":他因独自清醒遭人讥笑,

"吾幸醉终年":我却庆幸能长醉不问世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过孝感县十里所望一土山下有渔舟呼之不来委》是北宋文学家张耒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据考证,这首诗是宋代的一首诗词。首联诗人开篇点明渔人虽隐于屠钓,但其仁义和廉洁并非偶然,暗示其品德高尚。颔联描绘了渔人倾筐而出紫鳜鱼,却挥手拒绝诗人多给的钱,展现了渔人的廉洁。颈联诗人联想到屈原,这位离骚的作者,其名高楚国,品德高尚,与渔人形成对比。尾联诗人以屈原的独醒被渔人嘲笑作结,表达了自己对这种高尚品德的向往。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渔人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仁义和廉洁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有道隐屠钓,仁廉非偶然。”点明了渔人的品德。诗人称渔人为“有道”之人,表明他不仅是一位普通的渔夫,更是一位有道德修养的人。他选择隐居在江边,以捕鱼为生,这种生活方式本身就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诗人进一步指出,渔人的仁义和廉洁并非偶然,而是他内在品德的自然流露。这种品德的高尚,使得他在面对利益时能够坚守原则,不为金钱所动。颔联:“倾筐出紫鳜,挥手谢青钱。”通过具体的行为描写,展现了渔人的仁义和廉洁。诗人描述渔人将捕获的紫鳜鱼倾筐而出,慷慨地赠予他人,而不接受任何金钱的回报。这里的“倾筐”和“挥手”两个动作,生动地表现了渔人的大方和不计较得失的性格。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仁义的价值,不贪图小利,展现了一种高尚的情操。颈联:“昔有离骚客,名高楚国贤。”引入了历史典故,将渔人与古代的贤者相提并论。诗人提到屈原,这位楚国的贤者,以其高尚的品德和不屈的精神闻名于世。通过引用屈原的典故,诗人不仅赞美了渔人的品德,也暗示了渔人与古代贤者一样,具有高尚的情操和不屈的精神。这种历史的对比,使得渔人的形象更加高大,也体现了诗人对仁义廉洁的推崇。尾联:“独醒遭尔笑,吾幸醉终年。”以一种自嘲的语气结束全诗。诗人提到屈原“独醒”的典故,暗示自己虽然清醒地认识到世间的不公,但选择以一种“醉”的方式来面对。这里的“醉”并非指真正的醉酒,而是指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诗人认为,能够像渔人这样坚守仁义和廉洁,是一种幸运。这种结尾既表达了诗人对渔人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对人生的一种豁达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耒《赠铁牌道者》

下一篇:宋·张耒《赠人三首次韵道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