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jiāng
zhān
dào

朝代:宋作者:张耒浏览量:1
xíng
fāng
suǒ
zhě
yǒu
zhī
nán
bǎi
xiè
hòu
rén
xīn
ruò
shí
zhǐ
shǒu
suí
duǎn
cháng
yǒu
suǒ
gāng
huò
yìng
ér
zhé
róu
yǒu
ruò
ér
zhì
liáng
wén
yáng
zhōng
měi
wài
kuān
fàn
xiāo
xiá
àng
ér
lòu
yóu
gài
suǒ
suǒ
nán
jiū
xuǎn
cháng
cái
bǎi
yǒu
jiān
suī
zhī
yóu
huò
fán
jiǎo
róu
yǒu
huái
bīn
yǐn
yòu
jiān
nǎi
huò
wén
qǐng
kài
jiē
jūn
měi
wài
chè
zhōng
nǎi
hòu
mái
cáng
kùn
chén
āi
yào
gòu
rén
shí
nǎi
jiǔ
kuī
néng
dài
miǎn
ér
jiù
nǎi
zhī
qiú
jiān
jiàn
wèi
jiǔ
dàn
yōu
bēn
gǎn
dàn
chuǎn
ér
zǒu
xīn
suǒ
zhī
huò
huō
suǒ
yòu
shì
xíng
shì
wǎng
wǎng
cháo
gòu
rén
cái
miàn
zhī
hǎo
chǒu
zhī
míng
jiàn
qián
nǎi
jiàn
fǒu
xián
gào
dāng
kǒu
wéi
gǎi
guò
qiè
gǎn
hòu
jiē
hán
yǎng
dǒu
dāng
liǎng
yǒu
guī
tóu
lǎo
zuò
lín
sǒu

译文

我漂泊四方,最急切渴求的是朋友。唉,得一良友何其难,百人中难逢一次邂逅。人心难以齐同,就像手上的十指各有不同。随其短处与长处,也各有可汲取的地方。刚强的或许因坚硬而折断,柔弱的会因软弱而倒下。本质优良却文采不扬,内里美好却和外表不相称。宽口的壶空泛而虚浮,窄小的盆局促而粗陋。这只是大概情形,细碎之处难以一一深究。好比选拔优秀人才,舍弃百个未必能得到一个。其间即便得到,也或许需要费心矫正磨合。我的朋友住在淮水之滨,自幼便涵养品德。哪里想到在漂泊他乡的途中,竟能得闻他的谈笑(得以相识)。您如美玉一般,外表通透而内里醇厚。即便被尘埃掩埋困厄,终究不会被玷污。他人能有一分优点已难得,您却具备八九分。余下的缺憾能有多少,无需勉强便趋于完善。才知从前觉得交友难,只是因为相识未久。只担心追赶不及(您的品德),怎敢怕喘息而停下脚步。我的心思您最了解,豁达开阔不受束缚。因此行走于世,常常遭受嘲讽责骂。人的才能如同人的面容,自己不知好坏。站在明镜前,才能看清好坏。您对我毫无嫌隙,该直言规劝时定当苦口,我对于改正过错,私下里不敢落后。可叹我被饥寒逼迫,您也为五斗米奔波。何时才能双双归家,到老做相邻的老翁。

逐句剖析

"我行于四方":我漂泊四方,

"其所急者友":最急切渴求的是朋友。

"呜呼得之难":唉,得一良友何其难,

"百不一邂逅":百人中难逢一次邂逅。

"人心不可齐":人心难以齐同,

"若十指于手":就像手上的十指各有不同。

"随其短与长":随其短处与长处,

"亦各有所取":也各有可汲取的地方。

"刚或硬而折":刚强的或许因坚硬而折断,

"柔有弱而仆":柔弱的会因软弱而倒下。

"质良文不扬":本质优良却文采不扬,

"中美外莫副":内里美好却和外表不相称。

"宽壶泛以枵":宽口的壶空泛而虚浮,

"狭盎迫而陋":窄小的盆局促而粗陋。

"此犹其大概":这只是大概情形,

"琐琐难悉究":细碎之处难以一一深究。

"譬如选长材":好比选拔优秀人才,

"弃百不一有":舍弃百个未必能得到一个。

"其间虽得之":其间即便得到,

"犹或烦矫揉":也或许需要费心矫正磨合。

"我友居淮滨":我的朋友住在淮水之滨,

"饮德悉自幼":自幼便涵养品德。

"岂期羁旅间":哪里想到在漂泊他乡的途中,

"乃获闻謦欬":竟能得闻他的谈笑(得以相识)。

"嗟君如美玉":您如美玉一般,

"外彻中乃厚":外表通透而内里醇厚。

"埋藏困尘埃":即便被尘埃掩埋困厄,

"要以不可垢":终究不会被玷污。

"他人十不一":他人能有一分优点已难得,

"子乃得八九":您却具备八九分。

"余亏能几何":余下的缺憾能有多少,

"不待勉而就":无需勉强便趋于完善。

"乃知昔求艰":才知从前觉得交友难,

"特以见未久":只是因为相识未久。

"但忧奔莫及":只担心追赶不及(您的品德),

"敢惮喘而走":怎敢怕喘息而停下脚步。

"我心子所知":我的心思您最了解,

"濩豁无所囿":豁达开阔不受束缚。

"是以行于世":因此行走于世,

"往往得嘲诟":常常遭受嘲讽责骂。

"人才如其面":人的才能如同人的面容,

"不自知好丑":自己不知好坏。

"立之明监前":站在明镜前,

"乃见其可否":才能看清好坏。

"子于我无嫌":您对我毫无嫌隙,

"告我当苦口":该直言规劝时定当苦口,

"惟我于改过":我对于改正过错,

"窃不敢自后":私下里不敢落后。

"嗟予迫饥寒":可叹我被饥寒逼迫,

"子亦仰五斗":您也为五斗米奔波。

"何当两有归":何时才能双双归家,

"投老作邻叟":到老做相邻的老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江瞻道》是北宋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围绕“友道”展开,先感叹寻友之难:人生漂泊四方,最渴求的是良友,却“百不一邂逅”,且人心各异如十指,各有长短,选友如择长材般艰难,即便得之也常需矫揉。接着笔锋一转,写羁旅中幸遇淮滨友人的惊喜,赞其如美玉,外彻中厚,虽困于尘埃却难掩本色,集众人之长,远超常人。而后倾诉知己之谊:自己性情豁达却遭嘲诟,友人能直言规劝,自己也愿虚心改过。最后感叹两人为生计奔波的无奈,期盼将来同归故里,相伴终老。全诗以朴素语言直抒胸臆,尽显对真挚友情的珍视、对友人的推崇,及困顿中相惜相盼的深厚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我行于四方,其所急者友。呜呼得之难,百不一邂逅。人心不可齐,若十指于手。随其短与长,亦各有所取。刚或硬而折,柔有弱而仆。质良文不扬,中美外莫副。宽壶泛以枵,狭盎迫而陋。此犹其大概,琐琐难悉究。譬如选长材,弃百不一有。其间虽得之,犹或烦矫揉。”开篇直抒胸臆:诗人漂泊四方,最渴求的是良友,却感叹“百不一邂逅”,点出知音难觅的怅惘。接着以“十指于手”喻人心各异,有人刚硬易折,有人柔弱易倒;有人本质优良却不善表露,有人内里美好却外显粗鄙;有人如宽壶空泛,有人如窄罐局促。种种比喻铺陈,既写尽人性的复杂多元,也暗喻选友如“选长材”般艰难:多数人被淘汰,即便偶得,也常需刻意磨合。这部分以理性剖析起笔,为后文遇友的惊喜埋下伏笔。“我友居淮滨,饮德悉自幼。岂期羁旅间,乃获间謦欬。嗟君如美玉,外彻中乃厚。埋藏困尘埃,要以不可垢。他人十不一,子乃得八九。余亏能几何,不待勉而就。乃知昔求艰,特以见未久。”笔锋一转,从“叹难”转向“遇喜”。诗人意外在羁旅中结识了居于淮滨的友人,其品德自幼养成,如“謦欬”(谈笑)间流露的温润,让诗人惊喜不已。他以“美玉”喻友人:外表通透、内里醇厚,即便“埋藏困尘埃”,也难掩其洁净本质。更难得的是,常人难有一分优点,友人却集“八九”于一身,缺憾微乎其微,且无需刻意修饰。至此,诗人恍然大悟:此前觉交友难,不过是“见未久”,真正的良友,恰是这般天然契合。字里行间满是得遇知己的庆幸与对友人的推崇。。“但忧奔莫及,敢惮喘而走。我心子所知,濩豁无所囿。是以行于世,往往得嘲诟。人才如其面,不自知好丑。立之明监前,乃见其可否。子于我无嫌,告我当苦口,惟我于改过,窃不敢自后。”这部分深写与友人的“知己之谊”。诗人坦言自己性情“濩豁无所囿”(豁达无拘),却因此遭世人“嘲诟”;而友人是懂他的人,如“明监”(明镜)般能照见他的不足。更可贵的是,友人愿“苦口”直言规劝,诗人也甘愿虚心改过,这种“知我、谏我、容我”的信任,正是友情的深度体现。“但忧奔莫及,敢惮喘而走”一句,更显诗人对这份情谊的珍视:即便追赶不及,也愿竭力维系,毫无懈怠。“嗟予迫饥寒,子亦迎五斗。何当两有归,投老作邻叟。”结尾从精神共鸣落到现实困顿:诗人与友人皆为生计奔波(“迫饥寒”“迎五斗”),身不由己。但困顿中仍存热望,“何当两有归,投老作邻叟”,期盼有朝一日能一同归隐,做相伴终老的邻居。这一句冲淡了现实的苦涩,以朴素的愿景收束全诗,让友情的温暖延伸至对未来的期许,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耒《黄人谓寒食上冢为浇山其祭馔多用蒻菜事已则》

下一篇:宋·张耒《春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