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州逢腊雪":在东州遇上腊日的大雪,
"却忆竟陵梅":于是想起竟陵的梅花。
"客路人方远":行旅之路正漫长,游子尚在远方,
"天涯雁欲回":天边的大雁却已欲北归。
"遥怜檐外白":远远怜爱那屋檐外的白雪,
"还点砌边苔":雪花还点缀着台阶边的青苔。
"久是无人过":长久以来少有人经过,
"谁知照酒杯":谁知道这雪光映照着我的酒杯。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东州逢腊雪,却忆竟陵梅”,开篇点明地点、时间和事件:诗人在东州遇到了腊月的大雪。这场异乡的雪,让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故乡竟陵的梅花。这里用“逢”雪与“忆”梅形成对比,异乡的寒冷雪景触动了诗人对故乡温暖梅花的思念,透露出浓厚的羁旅怀乡之情。颔联“客路人方远,天涯雁欲回”,紧承上联的思乡,直抒胸臆:自己作为行旅之人,正身处离家遥远的地方,而此刻,远在天边的大雁却似乎要北归了。大雁尚能随着季节归家,反衬出诗人漂泊在外、归期难料的孤寂与无奈,“客路”、“天涯”强化了地点上的遥远感。颈联“遥怜檐外白,还点砌边苔”,诗人的目光由远及近,转向眼前的具体雪景:他远远地怜爱着屋檐外洁白的一片雪色,那雪花还轻轻地飘落点缀在台阶边的青苔之上。“怜”字流露出对雪景的细腻感受,“点”字则生动地描绘出雪花轻盈飘落、零星散在苔藓上的动态画面,白(雪)与绿(苔)的色彩对比也显得清新。尾联“久是无人过,谁知照酒杯”,将视线和情感收束:这里长久以来就少有人来访,一片冷清寂寞;又有谁知道,此刻窗外皎洁的雪光,正映照着我独酌的酒杯呢?“久”字点明这种孤寂状态的持续性,“谁知”二字充满无人理解的孤独感,而“照酒杯”这一细节,巧妙地将清冷的雪光与诗人独饮的身影融为一体,以景结情,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贬谪他乡(张耒晚年常遭贬)、知交零落、无人问津的落寞情怀。
上一篇:宋·张耒《岁暮闲韵四首其一》
下一篇:宋·张耒《潘鲠奉议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