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花开秋水冷":秋初水凉了,水芙蓉花还开着,
"水面无风见花影":无风的水面现出花影。
"飘香上下两婵娟":花香飘散,花与影上下相映,宛如两位美丽的女子,
# 婵娟:代指美丽女子。
"云在巫山月在天":一个是云雾中的巫山神女,一个是天上的嫦娥。
# 月在天:传说中的月中嫦娥。,云在巫山:指传说中的巫山神女。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1. 分段赏析
张耒的这首《荷花》短短四句,却将荷花之美描绘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芙蓉花开秋水冷”,开篇点明了时间与环境。当初秋来临,天气转凉,水也变得清冷起来,就在这样的时节,荷花依然没有凋谢。一个“冷”字,既写出了秋水的温度,也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略带凉意的氛围,与盛开的荷花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出荷花在渐冷时节绽放的独特与坚韧。“水面无风见花影”,此句描绘出一幅静谧的画面。水面平静,没有一丝风,这就为我们清晰地展现出荷花倒影的美妙创造了条件。荷花亭亭玉立,它的影子完整地倒映在水中,与水面上的花朵相互映衬,虚实相生,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无风的宁静,让整个场景显得格外安详,仿佛时间都在此刻静止,让人沉浸在这纯净的画面之中。“飘香上下两婵娟”,这句诗承接上文。荷花不仅姿态优美,还散发着阵阵香气。“飘香”二字,写出了荷花香气的弥漫,仿佛能让读者嗅到那沁人心脾的芬芳。“上下两婵娟”则将水面上的荷花与水中的倒影比作两位姿态优美的美人。“婵娟”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好,在这里,荷花无论是实体还是倒影,都如同美人一般娇艳动人,生动地展现出荷花全方位的美。“云在巫山月在天”,诗人进一步运用比喻,以仙女喻荷花之美。诗人联想到巫山神女的传说,将荷花比作巫山神女,又说它似月中嫦娥。在人们的想象中,巫山神女和嫦娥都是美丽、超凡脱俗的仙女形象。她们身着飘逸的衣袖,行走间香气四溢,荷花也如同她们一样,不仅有着绝美的容颜,还散发着迷人的香气。同时,“云在巫山月在天”描绘出一种高远、空灵的意境,让荷花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梦幻的色彩,进一步烘托出荷花的高洁与美丽,使荷花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张耒的这首《荷花》,通过对荷花生长环境、姿态、香气等方面的描写,将荷花的美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全诗意境优美,让我们在诗人的文字中领略到了夏末秋初荷花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了诗人对荷花浓浓的喜爱之情,也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片荷花盛开的池塘边,陶醉于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