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轻寒拂晓晴":夜间的一场雨带着微微的寒意,到拂晓时天放晴了,
"牡丹开尽过清明":牡丹花已开尽,时节也已过了清明。
"庭前落絮谁家柳":庭院前面的飘落的花絮,不知是哪家的柳树上的,
"叶里新声是处莺":树叶里面传出的新声,到处都是黄莺的啼鸣声。
"白发生来如有信":白发渐渐生出,好像是有信使告知一般,
"青春归去更无情":青春一旦离去,却更加无情。
"便当种秫长成酒":不如就种植秫米,等它酿成美酒,
"远学陶潜过此生":远远地学习陶渊明,度过这一生。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夜雨轻寒拂晓晴,牡丹开尽过清明。”开篇描绘了一幅暮春清晨的画面,“夜雨轻寒”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拂晓晴”则在清冷中带来一丝明亮。“牡丹开尽”点明时节特征,牡丹通常在暮春时节盛开后凋谢,“过清明”进一步强调时间的推移,暗示春天即将结束,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感伤的基调。颔联:“庭前落絮谁家柳,叶里新声是处莺。”继续描写暮春景色,“庭前落絮”描绘出庭院前柳絮飘落的景象,“谁家柳”将柳絮与柳树联系起来,引发读者对柳树主人以及时光流转的联想。“叶里新声是处莺”,通过树叶里的莺啼声,从听觉角度丰富了画面,“是处”强调处处都有莺啼,以动衬静,更显环境的清幽。同时,莺啼声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进一步强化了时光易逝的主题。颈联:“白发生来如有信,青春归去更无情。”从对暮春景色的描写过渡到对人生的感慨。“白发生来如有信”,将白发的生长比作有信使告知,形象地写出岁月流逝的悄然无声。“青春归去更无情”,则强调青春离去时的毫不留情,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无奈与惋惜。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推向高潮。尾联:“便当种秫长成酒,远学陶潜过此生。”在感慨时光流逝之后,诗人引出自己的生活理想。“便当种秫长成酒”,表示要种植秫米酿酒,体现了一种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的态度。“远学陶潜过此生”,诗人以陶渊明为榜样,希望像他一样归隐田园,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烦恼,过上宁静、闲适的生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在面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困境时的一种超脱心态。
上一篇:宋·张耒《乍晴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张耒《乍晴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