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g
píng

朝代:宋作者:张耒浏览量:1
guī
niú
chuān
shàng
wàng
zhōng
shuǐ
qīn
guān
dào
chūn
duàn
chuān
píng
shuāng
jiǎng
shàng
tiān
kuò
fān
西
jiǔ
xiāo
hèn
shī
chéng

译文

牛群在河边的渡口归去,飞鸟向远方飞去,在视线中渐渐模糊。野外的水流漫上了官家修筑的道路,春天的荒草埋没了残破的堤岸。江川平静,双桨在水面划行,天空辽阔,一片船帆向西远去。没有酒来排解羁旅的愁恨,写成诗歌,独自题咏。

逐句剖析

"归牛川上渡":牛群在河边的渡口归去,

"去翼望中迷":飞鸟向远方飞去,在视线中渐渐模糊。

"野水侵官道":野外的水流漫上了官家修筑的道路,

"春芜没断堤":春天的荒草埋没了残破的堤岸。

"川平双桨上":江川平静,双桨在水面划行,

"天阔一帆西":天空辽阔,一片船帆向西远去。

"无酒消羁恨":没有酒来排解羁旅的愁恨,

"诗成独自题":写成诗歌,独自题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发长平》是宋代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归牛川上渡,去翼望中迷”以归牛和飞鸟的意象,反衬出诗人漂泊无定的心境;颔联“野水侵官道,春芜没断堤”描绘了野水漫道、春草没过断堤的景象,展现出盎然春意;颈联“川平双桨上,天阔一帆西”勾勒出江川平阔、孤帆西去的苍茫画面,与王湾“潮平两岸阔”有相似意境;尾联“无酒消羁恨,诗成独自题”直接抒发了旅途中无酒解愁、独自赋诗的孤寂怅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羁旅抒怀诗。介绍了诗人旅途所见,描绘了归牛、飞鸟等早春景象与江川孤帆的苍茫画面,体现了自然生机,营造出孤寂氛围,表达了羁旅的孤苦与怅恨。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首联“归牛川上渡,去翼望中迷”,以归牛渡川、飞鸟入林的安定景象,反衬诗人漂泊无依的羁旅处境,突出内心的孤寂。颔联“野水侵官道,春芜没断堤”,描绘野水漫道、春草繁茂的盎然春景,这样充满生机的乐景,反衬出诗人旅途中心境的孤苦,强化了羁旅的愁绪。直抒胸臆:尾联“无酒消羁恨,诗成独自题”,直接说出没有酒能消解羁旅的愁恨,只能独自写下诗篇的心境,直白地表达了旅途中的孤寂与怅恨,让情感的抒发更为真切。

3. 分段赏析

“归牛川上渡”:描绘了牛群在河边渡口归去的景象。“归”字写出牛群有明确的归宿,与诗人的漂泊形成对比,以牛的安稳反衬出诗人旅途的无定,为后文抒发羁旅之情埋下伏笔,画面简洁却蕴含着诗人对安定的向往。“去翼望中迷”:写飞鸟向远方飞去,在视线中渐渐模糊。“去”字体现飞鸟的动向,“迷”字描绘出飞鸟渐远难辨的状态,既展现了天空的广阔,又暗示了诗人对前路的迷茫,与首句的“归牛”共同构成动静结合的画面,强化了漂泊之感。“野水侵官道”:刻画了野外的水流漫上了官道的景象。“侵”字生动地写出了水势的自然蔓延,展现出早春水涨的生机,同时官道被侵也暗示了旅途的些许不畅,将自然景象与旅途情景巧妙融合,透着淡淡的苍茫感。“春芜没断堤”:描写春天的荒草埋没了残破的堤岸。“没”字体现出春草的繁茂,展现了早春蓬勃的生命力,“断堤”则略带荒凉之意,生机与荒凉交织,既写自然之景,又暗含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川平双桨上”:展现出江面平静,小船的双桨在水面划行的画面。“平”字写出江川的开阔平缓,“上”字描绘出双桨划水前行的动态,营造出一种平稳开阔的意境,让人感受到江面的浩渺与行船的悠然。“天阔一帆西”:描绘出天空辽阔,一片船帆向西远去的景象。“阔”字凸显天空的广袤,“西”字点明船行的方向,孤帆在广阔天地间更显渺小,营造出苍茫辽远的氛围,暗含诗人对前路的怅惘。“无酒消羁恨”:直抒胸臆,写出旅途中没有酒来排解羁旅的愁恨。“羁恨”直接点出内心的漂泊之愁,“无酒”则加重了这种愁绪的无法排遣之感,简单直白地展现了诗人的孤寂与无奈。“诗成独自题”:写诗人只能写下这首诗来独自抒发情感。“独自题”体现出诗人的孤独,没有知音共赏,只能以诗自解,将羁旅中的孤寂推向深处,与前文的景物描写相呼应,使情感表达更为真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耒《和小雨》

下一篇:宋·张耒《大雪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