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án
jiā
sān
shǒu

朝代:宋作者:张耒浏览量:1
táng
shuǐ
绿
rǎn
shè
nán
xīn
liǔ
jiǎn
dōng
xuě
hǎo
mài
suì
cháng
jīn
qíng
chū
jiǎn
dōng
jiā
kuì
shǔ
西
shè
yíng
lián
cūn
shì
wǎn
ér
wēng
yuè
chū
qiáo
nán
guī
yuǎn

译文

野外的池塘积水碧绿得仿佛可以用作染料,屋舍南边新长出的柳枝整齐得如同被修剪过一般。去年冬天的雪下得好,所以今年的麦穗长得格外长,今天雨过天晴,人们开始忙着挑选蚕茧。东边的邻居送来黍米,西边的邻居出门相迎,大家手挽着手,踏着歌声,直到村市傍晚时分。妇人骑着驴,丈夫背着东西,孩童搀扶着老人,月亮已经升起,他们走在桥南,回家的路还很长。

逐句剖析

"野塘积水绿可染":野外的池塘积水碧绿得仿佛可以用作染料,

"舍南新柳齐如剪":屋舍南边新长出的柳枝整齐得如同被修剪过一般。

"去冬雪好麦穗长":去年冬天的雪下得好,所以今年的麦穗长得格外长,

"今日雨晴初择茧":今天雨过天晴,人们开始忙着挑选蚕茧。

"东家馈黍西舍迎":东边的邻居送来黍米,西边的邻居出门相迎,

"连臂踏歌村市晚":大家手挽着手,踏着歌声,直到村市傍晚时分。

"妇骑夫荷儿扶翁":妇人骑着驴,丈夫背着东西,孩童搀扶着老人,

"月出桥南归路远":月亮已经升起,他们走在桥南,回家的路还很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田家三首(其一)》是宋代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七言古诗。开篇两句描绘野塘积水绿、舍南柳如剪的春日田园美景,三四句叙述去冬雪好麦穗生长,以及今日雨晴后的择茧劳作。五六句展现乡村邻里间相互馈赠、连臂踏歌的欢乐场景,最后两句刻画妇骑夫荷儿扶翁在月出后踏上归途的画面。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乡村景色、劳作、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了宁静和谐、充满生机的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野塘积水绿可染,舍南新柳齐如剪”,诗人以生动的比喻描绘出乡村野塘的清澈碧绿和新柳的整齐柔美,通过视觉形象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乡村初春图,表达了诗人对乡村自然景色的喜爱。“去冬雪好麦穗长,今日雨晴初择茧”,由景入事,通过对比“去冬”的雪与“今日”的择茧,展现了农事活动的连贯性和季节的更迭,体现出农民因雪好而麦穗长、雨后择茧的丰收喜悦,流露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关注与认可。“东家馈黍西舍迎,连臂踏歌村市晚”,描绘了乡村邻里间的和睦相处与欢庆场景,东家送黍,西舍相迎,村民们手挽手踏歌而行,直至村市夜晚,生动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温馨与和谐,透露出诗人对这种淳朴民风的赞美。“妇骑夫荷儿扶翁,月出桥南归路远”,以家庭为单位,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归途图。妇人骑驴,丈夫负物,孩童搀扶老人,在月色下缓缓走向桥南的远方,画面宁静而深远,既体现了乡村家庭的和睦,也隐含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耒《和出山》

下一篇:宋·张耒《寄晁应之二首(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