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g

朝代:宋作者:张耒浏览量:1
yān
dān
jìn
wèn
tián
shēng
shuǐ
bēi
zhuàng
shì
xíng
jiē
ěr
yǒu
xīn
suī
zhuō
liǎng
chéng

译文

燕国太子丹计谋用尽后去请教田光先生,在易水岸边慷慨悲歌,壮士荆轲踏上了行程。可叹你虽然有救燕之心,可惜办法笨拙,白白地让荆轲和秦舞阳两人死去,最终却一事无成。

逐句剖析

"燕丹计尽问田生":燕国太子丹计谋用尽后去请教田光先生,

"易水悲歌壮士行":在易水岸边慷慨悲歌,壮士荆轲踏上了行程。

"嗟尔有心虽苦拙":可叹你虽然有救燕之心,可惜办法笨拙,

"区区两死一无成":白白地让荆轲和秦舞阳两人死去,最终却一事无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荆轲》是北宋诗人张耒创作的七言绝句,属于咏史诗。此诗围绕荆轲刺秦这一历史事件展开。首句回顾燕太子丹在计谋穷尽时向田光问计的情节,为荆轲刺秦一事埋下伏笔。第二句描绘了易水诀别时荆轲慷慨悲歌、毅然赴秦的悲壮场景。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荆轲刺秦这一行为的评价,认为荆轲虽然有救燕之心,但计谋笨拙,最终荆轲和秦舞阳两人牺牲却未能达成目标,一事无成。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评价,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和对荆轲行为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燕丹计尽问田生”:“燕丹”指燕国太子丹,“计尽”说明太子丹在面对秦国的威胁时,已经想尽了办法。“问田生”即向田光先生请教对策,这一句交代了故事的背景,为荆轲刺秦一事的展开做了铺垫,暗示了燕国在秦国的强大压力下所处的困境。“易水悲歌壮士行”:“易水”是荆轲出发的地方,“悲歌”描绘了荆轲在易水岸边慷慨悲歌的场景,“壮士行”则突出了荆轲毅然赴秦的英勇和悲壮。这一句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荆轲为了国家和正义,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营造出一种慷慨激昂的氛围。“嗟尔有心虽苦拙”:“嗟尔”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叹息,“有心”肯定了荆轲有拯救燕国的意愿,“苦拙”则指出荆轲的计谋不够巧妙、笨拙。这一句体现了诗人对荆轲行为的客观评价,认为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策略上存在不足。“区区两死一无成”:“区区”表示仅仅、只是,“两死”指荆轲和秦舞阳两人牺牲,“一无成”则明确指出最终没有达成刺杀秦王、拯救燕国的目标。这一句总结了荆轲刺秦的结果,强调了这次行动的失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耒《田家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张耒《双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