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ǔ
zèng

朝代:宋作者:张耒浏览量:1
nián
huī
hàn
duì
huái
liú
hán
shǔ
zhī
zhōu
rùn
fáng
jiān
shǔ
huǒ
liú
xíng
kàn
fàng
qīng
qiū
bìn
zǒng
bái
nán
xiāng
xiào
guān
miào
xián
hǎo
bìng
yóu
zhǐ
zūn
qián
kuā
jiǔ
liàng
huī
bǎi
zhǎn
yán
xiū

译文

去年在淮河岸边挥汗如雨,谁曾想寒来暑往又过了一整年。大地湿润不妨再忍受这伏天的暑热,火星西流时眼看就要迎来清爽的秋天。你我鬓发都已斑白,这模样实在不好意思相互取笑,好在如今都无官务缠身,正适合一同出游散心。只是怕在酒樽前比拼酒量,到时候你一扬手就连饮百杯,说什么也不肯罢休。

逐句剖析

"去年挥汗对淮流":去年在淮河岸边挥汗如雨,

"寒暑那知复一周":谁曾想寒来暑往又过了一整年。

"土润何妨兼伏暑":大地湿润不妨再忍受这伏天的暑热,

"火流行看放清秋":火星西流时眼看就要迎来清爽的秋天。

"鬓须总白难相笑":你我鬓发都已斑白,这模样实在不好意思相互取笑,

"观庙俱闲好并游":好在如今都无官务缠身,正适合一同出游散心。

"只怕樽前夸酒量":只是怕在酒樽前比拼酒量,

"一挥百盏不言休":到时候你一扬手就连饮百杯,说什么也不肯罢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大暑戏赠希古》是宋代文学家张耒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张耒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文风深受苏轼赞赏,其作品多表达个人生活感悟。诗中借“土润伏暑”“火流行秋”等意象描绘盛夏的物候特点,“鬓须总白”“观庙俱闲”则隐约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尾联“一挥百盏不言休”以幽默诙谐的笔触展现文人的豪情,既冲淡了岁月流逝的怅惘,又体现出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全诗语言质朴平实,意境却深远悠长,围绕季节变化和友情主题展开,是张耒咏物抒怀诗作的典型代表,收录于《全宋诗》等典籍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张耒作此诗时正值大暑。去年此时,他与友人希古于淮水共度酷暑,如今寒暑轮回,又至溽热时节。二人皆已鬓须斑白、赋闲在家,常结伴同游。忆及友人往昔豪饮百盏的夸口,张耒遂作此诗相赠,以调侃之笔,道尽老友相伴的闲适意趣。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酬赠诗。诗歌通过回忆去年挥汗对淮流的情景,感叹时光流转已过一周,描绘当下伏暑的气候特点,提及两人鬓须已白、同处闲职的状态,表达了与友人在大暑天相聚共游、畅饮抒怀的闲适情谊与洒脱心境。

2. 分段赏析

首联“去年挥汗对淮流,寒暑那知复一周”,通过“挥汗”的场景唤起去年的记忆,又用“寒暑一周”淡淡点出一年已过,没有刻意抒发情感,却让人感受到时光在日常中悄悄溜走的微妙。​颔联“土润何妨兼伏暑,火流行看放清秋”,展现出平和的心态。即便暑气未消、土地湿热,也并不在意,因为知道酷暑过后,清爽的秋天自然会到来。这里的“暑”与“秋”不只是季节,更像生活节奏的象征——不急于摆脱当下,坦然等待自然变化,透着随遇而安的从容。​颈联“鬓须总白难相笑,观庙俱闲好并游”,描写与友人的相处。两人都已鬓发斑白,谁也不必笑话谁;恰好都有空闲,能一起游览庙宇。没有浓烈的情感表达,却藏着“同是老去之人”的默契,以及“有闲暇一同出游”的平淡幸福,这种相伴无需过多言语,自在又珍贵。​尾联“只怕樽前夸酒量,一挥百盏不言休”,风格一转,从闲适变得风趣。担心在酒桌前忍不住炫耀酒量,一杯接一杯停不下来——即便年岁渐长,在熟悉的人面前,仍有几分不服老的少年意气,让整首诗多了份生动的生活气息。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没有落入常见的感伤俗套,字里行间洋溢着鲜活的生命力。诗人用朴素浅白的语言,营造出意味深长的意境。面对寒暑循环、鬓发染霜的自然规律,诗人并未沉湎于岁月流逝的愁绪,而是以豁达的心态笑对时光变迁,字里行间跳动着一颗积极乐观的诗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耒《疏梅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张耒《登城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