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挥汗对淮流":去年在淮河岸边挥汗如雨,
"寒暑那知复一周":谁曾想寒来暑往又过了一整年。
"土润何妨兼伏暑":大地湿润不妨再忍受这伏天的暑热,
"火流行看放清秋":火星西流时眼看就要迎来清爽的秋天。
"鬓须总白难相笑":你我鬓发都已斑白,这模样实在不好意思相互取笑,
"观庙俱闲好并游":好在如今都无官务缠身,正适合一同出游散心。
"只怕樽前夸酒量":只是怕在酒樽前比拼酒量,
"一挥百盏不言休":到时候你一扬手就连饮百杯,说什么也不肯罢休。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酬赠诗。诗歌通过回忆去年挥汗对淮流的情景,感叹时光流转已过一周,描绘当下伏暑的气候特点,提及两人鬓须已白、同处闲职的状态,表达了与友人在大暑天相聚共游、畅饮抒怀的闲适情谊与洒脱心境。
2. 分段赏析
首联“去年挥汗对淮流,寒暑那知复一周”,通过“挥汗”的场景唤起去年的记忆,又用“寒暑一周”淡淡点出一年已过,没有刻意抒发情感,却让人感受到时光在日常中悄悄溜走的微妙。颔联“土润何妨兼伏暑,火流行看放清秋”,展现出平和的心态。即便暑气未消、土地湿热,也并不在意,因为知道酷暑过后,清爽的秋天自然会到来。这里的“暑”与“秋”不只是季节,更像生活节奏的象征——不急于摆脱当下,坦然等待自然变化,透着随遇而安的从容。颈联“鬓须总白难相笑,观庙俱闲好并游”,描写与友人的相处。两人都已鬓发斑白,谁也不必笑话谁;恰好都有空闲,能一起游览庙宇。没有浓烈的情感表达,却藏着“同是老去之人”的默契,以及“有闲暇一同出游”的平淡幸福,这种相伴无需过多言语,自在又珍贵。尾联“只怕樽前夸酒量,一挥百盏不言休”,风格一转,从闲适变得风趣。担心在酒桌前忍不住炫耀酒量,一杯接一杯停不下来——即便年岁渐长,在熟悉的人面前,仍有几分不服老的少年意气,让整首诗多了份生动的生活气息。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没有落入常见的感伤俗套,字里行间洋溢着鲜活的生命力。诗人用朴素浅白的语言,营造出意味深长的意境。面对寒暑循环、鬓发染霜的自然规律,诗人并未沉湎于岁月流逝的愁绪,而是以豁达的心态笑对时光变迁,字里行间跳动着一颗积极乐观的诗心。
上一篇:宋·张耒《疏梅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张耒《登城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