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朝代:宋作者:张耒浏览量:1
wēi
yún
dàn
yuè
méng
lóng
yōu
cǎo
chóng
míng
shù
yǐng
zhōng
dài
nán
chéng
chuī
jiǎo
tóng
shēng
cháng
bào
gēng
fēng

译文

微微的云朵飘浮在空中,淡淡的月光洒下,月色朦胧,幽静的草丛里传来秋虫的鸣叫声,树影在月色下摇曳。还没等到南城的鼓角声响起报时,梧桐树叶在五更的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长久地传递着五更已至的讯息。

逐句剖析

"微云淡月夜朦胧":微微的云朵飘浮在空中,淡淡的月光洒下,月色朦胧,

"幽草虫鸣树影中":幽静的草丛里传来秋虫的鸣叫声,树影在月色下摇曳。

"不待南城吹鼓角":还没等到南城的鼓角声响起报时,

"桐声长报五更风":梧桐树叶在五更的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长久地传递着五更已至的讯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夜》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七言绝句。开篇“微云淡月夜朦胧”,诗人以细腻笔触勾勒出秋夜天空,薄云飘浮,月色朦胧,营造出一种静谧、朦胧的氛围。紧接着“幽草虫鸣树影中”,将视角拉近至地面,幽静的草丛里传来虫鸣声,树影摇曳,动静结合,愈发衬出秋夜的清幽。后两句“不待南城吹鼓角,桐声长报五更风”,别出心裁,不写鼓角报晓,而是借桐叶在五更风中的声响来暗示时间流逝。整首诗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幽,在对秋夜景色的描绘中,蕴含着诗人对时光流转的微妙感怀,尽显张耒诗作清新自然、韵味悠长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微云淡月夜朦胧”,诗人如一位丹青妙手,轻轻着墨。微云似有若无地飘浮在夜空,淡月的清辉被其稍稍遮蔽,使得月色呈现出朦胧之态。这一开篇,便营造出一种静谧、柔和且略带神秘的氛围,将读者瞬间带入秋夜那如梦似幻的情境之中。​次句“幽草虫鸣树影中”,视角由天空下移至地面。幽静的草丛是秋虫的舞台,它们在其中欢快地鸣叫,声音此起彼伏,打破了夜的寂静,却又为这寂静增添了别样的生机。树影在月色下摇曳,与幽草、虫鸣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动感与生机的画面。此句动静结合,以虫鸣之动衬秋夜之静,以幽草、树影之静显虫鸣之活泼,让秋夜的氛围愈发浓郁。​后两句“不待南城吹鼓角,桐声长报五更风”,别出心裁。在古代,鼓角常用来报时,然而诗人却不落俗套,不写鼓角之声,而是聚焦于桐树。桐叶在五更的风中沙沙作响,仿佛是大自然的报晓声。这一独特视角,不仅暗示了时间的悄然流逝,还赋予了秋夜一种独特的听觉体验。同时,桐声在风中的悠长,也似乎传递出诗人内心对时光流转的淡淡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耒《登城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张耒《绝句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