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uò

朝代:宋作者:张耒浏览量:1
luò
cháng
yún
àn
fēng
bēi
àn
qiū
zhǔ
ōu
yáo
dié
suí
zhōu
shū
zhuō
wēi
piāo
líng
yàn
yuǎn
yóu
ruò
zūn
jiǔ
xiāo
chóu

译文

太阳渐渐落下,天边那长长的云层变得昏暗起来,秋风在古老的河岸上呼啸,仿佛也带着无尽的悲愁。水中小洲上的鸥鸟远远地避开了我这个行客,野外的蝴蝶却欢快地嬉戏着,紧紧跟随着行舟。我生性粗疏愚拙,只靠着微薄的俸禄维持生计,多年来四处漂泊,早已厌倦了这远离家乡的羁旅生活。倘若没有酒杯里的酒,又能用什么东西来消解我心中的忧愁呢。

逐句剖析

"日落长云暗":太阳渐渐落下,天边那长长的云层变得昏暗起来,

"风悲古岸秋":秋风在古老的河岸上呼啸,仿佛也带着无尽的悲愁。

"渚鸥遥避客":水中小洲上的鸥鸟远远地避开了我这个行客,

"野蝶戏随舟":野外的蝴蝶却欢快地嬉戏着,紧紧跟随着行舟。

"疏拙资微禄":我生性粗疏愚拙,只靠着微薄的俸禄维持生计,

"飘零厌远游":多年来四处漂泊,早已厌倦了这远离家乡的羁旅生活。

"若无尊里酒":倘若没有酒杯里的酒,

"何物与消愁":又能用什么东西来消解我心中的忧愁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日落》是唐代诗人张乔的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通过描写旅途所见之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感慨。在这首诗中,开篇“日落长云暗,风悲古岸秋”描绘出一幅日暮时分,长云黯淡,秋风在古岸悲号的萧瑟景象,奠定了全诗的凄凉基调。“渚鸥遥避客,野蝶戏随舟”则通过渚鸥远远避开行客,野蝶却嬉戏着跟随行舟的细节描写,以动景衬托出旅途的孤寂。“疏拙资微禄,飘零厌远游”是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称自己生性疏拙,只能凭借微薄的俸禄为生,常年飘零在外,早已厌倦了远游生活。最后“若无尊里酒,何物与消愁”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借酒消愁的无奈与愁苦。整首诗情景交融,将旅途的孤寂、内心的厌倦和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日落长云暗,风悲古岸秋”此联开篇描绘出一幅阴沉萧瑟的秋日黄昏景象。“日落”点明时间,夕阳西下,本就易引发人落寞之感。“长云暗”进一步渲染氛围,漫长厚重的云层遮天蔽日,使天地间一片昏暗,给人压抑之感。“风悲”运用拟人手法,秋风呼啸,仿若在哀伤悲叹,生动地烘托出环境的悲凉。“古岸秋”则交代地点为古老的河岸,且点明时节是秋季,秋天本就多有衰败、凄凉之意,古岸更添历史的沧桑感。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感情基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压抑与苦闷。颔联“渚鸥遥避客,野蝶戏随舟”这一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渚鸥遥避客”中,栖息在小洲上的鸥鸟远远地避开诗人,一个“遥避”生动地写出鸥鸟对诗人的疏离,从侧面反映出诗人作为游子的孤独与不被接纳之感。而“野蝶戏随舟”描绘出野蝶欢快地围绕着行舟飞舞的画面,野蝶的活泼嬉戏与渚鸥的避客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衬哀情,更加突出了诗人漂泊途中的孤寂和凄凉。同时,这两句一动一静,“渚鸥遥避”是静态的远离,“野蝶戏随”是动态的追逐,动静结合,使画面富有变化,也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颈联“疏拙资微禄,飘零厌远游”颈联转入对自身境遇的直接叙述。“疏拙资微禄”,诗人自认为性格疏放笨拙,只能凭借微薄的俸禄维持生计,流露出对自己才能未得施展的无奈与自嘲。“飘零厌远游”则直白地表达出诗人长期漂泊在外的厌倦之情,“飘零”一词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如同落叶般漂泊无依的状态,“厌”字强烈地抒发了他对这种远游生活的极度反感。这两句诗将诗人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直接展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人愁苦的根源,也为尾联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若无尊里酒,何物与消愁”尾联以反问的形式收束全诗,情感达到高潮。诗人直言如果没有酒杯中的酒,还有什么能够消解自己心中的忧愁呢?“尊里酒”成为诗人排解愁苦的唯一寄托,深刻地体现出他内心愁苦的深重与无法排遣。这种对酒消愁的渴望,既是对前文中所描绘的凄凉境遇、孤独心境和厌倦情绪的回应,也反映出诗人在困境中寻求解脱却又无奈的状态,使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强烈,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耒《赴官寿安泛汴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张耒《今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