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尽暑初变":三伏天结束暑气开始转变,
"西风作秋声":西风带来了秋天的声音。
"潇潇晚雨急":傍晚时分秋雨淅淅沥沥且下得很急,
"达旦声不停":一直到天亮雨声都不停歇。
"阴暝鸡失警":因为阴雨天气昏暗,鸡都失去了报晓的警觉,
"微凉肃晨兴":清晨带着微微凉意,我起身感受到这份清冷肃穆。
"湍流昌阶闼":湍急的水流冲上了台阶门户,
"积潦被门庭":庭院中积满了雨水。
"仰视天盖低":抬头仰望天空,感觉天幕低垂,
"玄云送惊霆":乌云滚滚还伴随着惊雷。
"黑蜧乐以逞":传说中带来水灾的黑蜧似乎正得意地肆虐,
"商羊方未宁":能止雨的商羊此时也不得安宁。
"后土何茫茫":大地一片茫茫,
"流潦浩纵横":洪水肆意地横流。
"忧念在民食":我忧心百姓的粮食问题,
"敢私兰菊荣":哪还顾得上自己园中兰菊的荣枯。
"漠漠暮未已":傍晚时分雨还是迷迷蒙蒙下个不停,
# 已:原作雨,据吕本改。
"琅琅夜还增":夜晚雨声又变得响亮且不断增大。
"嗟余但高枕":可叹我只能高枕无忧、吃饱穿暖,
"饱食愧疲氓":面对受苦受累的百姓,心中满是愧疚。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1. 分段赏析
“伏尽暑初变,西风作秋声”,点明时令,暑气消退,西风带来秋声,营造出一种季节交替的氛围,为后文秋雨的描写做铺垫。“潇潇晚雨急,达旦声不停”,描绘出秋雨从傍晚开始,急切且持续不断,直至天亮,以雨声的不停凸显雨势的连绵和急促。“阴暝鸡失警,微凉肃晨兴”,因为阴雨天气昏暗,连鸡都失去了报晓的警觉,清晨带着微微凉意,诗人起身,从侧面表现出雨天带来的环境变化。“湍流昌阶闼,积潦被门庭”,运用白描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洪水湍急地冲上台阶门户,庭院中满是积水,一片狼藉的景象。“仰视天盖低,玄云送惊霆”,诗人仰头望天,感觉天空低沉,乌云滚滚,还伴随着惊雷,进一步渲染出雨势的凶猛和环境的压抑。“黑蜧乐以逞,商羊方未宁”,借用神话传说中带来水灾的黑蜧和能止雨的商羊,暗示自然灾害的肆虐和难以控制,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后土何茫茫,流潦浩纵横”,描绘大地一片茫茫,洪水肆意横流,展现出一幅凄惨的雨灾全景图。“忧念在民食,敢私兰菊荣”,由景入情,诗人忧虑百姓的粮食问题,哪还顾得上自己园中兰菊的荣枯,体现出心系民生的高尚情怀。“漠漠暮未已,琅琅夜还增”,继续描写雨势,傍晚时雨还未停,夜晚雨声又增大,强调雨的持久和不断加剧。“嗟余但高枕,饱食愧疲氓”,诗人感慨自己只能高枕无忧、吃饱穿暖,而百姓却在受苦,心中充满愧疚,深化了诗歌忧国忧民的主题。
上一篇:宋·张耒《怀金陵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张耒《春日杂诗六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