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
sān
shǒu

朝代:宋作者:张耒浏览量:1
cháng
xià
jiāng
cūn
fēng
qīng
yán
yàn
què
shēng
chéng
dié
shài
fěn
huā
zhī
zhū
wǎng
tiān
jiǎo
qíng
luò
luò
shū
lián
yāo
yuè
yǐng
cáo
cáo
zhěn
shēng
jiǔ
pàn
liǎng
bìn
shuāng
xuě
zhí
qiáo
guò
shēng

译文

夏日昼长,江村风日清丽,屋檐上栖息着许多小燕雀,羽翼都已长成。蝴蝶展翅停在午间的花枝上,在晴朗的天气里,蜘蛛在屋角悠然织网。月光照射在疏疏落落的帘子上,斜倚枕上,听着潺潺溪水声。久已花白的头发如今像霜雪一般白了,一直想做个樵夫或渔翁混过这一生。

逐句剖析

"长夏江村风日清":夏日昼长,江村风日清丽,

# 江村:吕本作村墟。

"檐牙燕雀已生成":屋檐上栖息着许多小燕雀,羽翼都已长成。

# 檐牙:屋檐如牙齿一般。

"蝶衣晒粉花枝午":蝴蝶展翅停在午间的花枝上,

# 午:一作舞。,晒粉:蝴蝶的翅膀上多粉。,蝶衣:蝴蝶的翅膀。

"蛛网添丝屋角晴":在晴朗的天气里,蜘蛛在屋角悠然织网。

"落落疏帘邀月影":月光照射在疏疏落落的帘子上,

# 落落:稀疏的样子。

"嘈嘈虚枕纳溪声":斜倚枕上,听着潺潺溪水声。

# 嘈嘈:杂乱的声音。

"久拚两鬓如霜雪":久已花白的头发如今像霜雪一般白了,

"直欲樵渔过此生":一直想做个樵夫或渔翁混过这一生。

# 樵渔:一作渔樵。,直:一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夏日三首(其一)》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为《夏日三首》组诗中的第一首。诗的前两联勾勒燕雀于檐下嬉闹、蝴蝶在花枝翩跹、蜘蛛于屋角织网等动景,充满活力。颈联视角一转,诗人斜倚枕上,见月光洒落在疏帘,又听闻潺潺溪声,动静相衬,营造出静谧氛围。尾联诗人直抒胸臆,倾诉对隐居生活的满足。整首诗巧妙地在静景与动景间切换,选取远离官场的乡村夏日画面,以燕雀、蝶、蛛的动,衬托乡村生活的恬静,为诗歌注入盎然生机,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尽显诗人对这种闲适生活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田园诗。改诗描绘了夏日长昼里乡村风日晴和的景象,展现了燕舞蝶飞、月照溪鸣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宁静闲适生活的喜爱,也抒发了诗人淡泊名利、厌恶世俗,想要归隐田园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诗中既有燕雀、蝴蝶、蜘蛛等的动景描写,展现出乡村生活的生机与活力;又有月光照帘、溪声入梦等静景刻画,营造出静谧清幽的氛围,动静相互映衬,使画面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直抒胸臆:尾联“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以及想要归隐田园的愿望,使诗歌的主题得到升华,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倾向。

3. 分段赏析

首联与颔联,诗人以细腻笔触勾勒夏日乡村的灵动画面。夏日白昼漫长,江村中风和日丽,一片清朗。屋檐之上,燕雀们已羽翼丰满,自在嬉闹。蝴蝶翩跹,轻停在午间花枝,似在晾晒斑斓蝶衣。屋角处,蜘蛛于晴日下悠然织网。诗人巧妙地以这些燕雀、蝴蝶、蜘蛛等鲜活的动景,反向衬托出乡村环境的清幽宁静,愈显乡村的静谧安然。颈联转而描绘屋内景象,月光轻柔洒落,透过疏疏落落的帘子,营造出朦胧之美。诗人斜倚枕上,潺潺溪水声不绝于耳。这里月影为静,溪水声为动,二者动静相衬,从侧面烘托出夏夜的宁静清幽。尾联则直抒胸臆,诗人感慨自己双鬓早已斑白如霜雪,内心满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直言只想以樵夫或渔翁的身份度过余生。此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诗人对乡间生活的深深喜爱与赞许,沉溺于这份悠然闲适,期望余生都能这般隐居,从中也能看出诗人对繁华喧嚣尘世的厌弃,彰显其不与世俗相争的高洁品性。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着力描绘农村夏日的清幽之景,诗境已达蕴藉闲远之妙境。尽管诗中未现极为精妙工巧、令人拍案叫绝的词句,却凭借其独特的韵味,让人反复品味,读来饶有趣味,尽显耐读之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文同《冤妇行》

下一篇:宋·张耒《早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