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ǎn
zài
yǎn
jǐng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董嗣杲浏览量:1
fēn
shuāng
xìn
luò
hén
gān
cuī
dōng
zǎo
yáo
lín
míng
hán
yǐn
huài
lǎo
liàn
kōng
guān
zhú
xià
āi
zhēng
lóu
tóu
sòng
lòu
cán

译文

田野间霜意淡薄,溪水退落,雨留下的痕迹已经干涸。偏僻的城邑,催促着冬天早早到来,远处的树林积聚着暮色和寒冷。鸡栖息隐藏在破败的墙壁间,衰老的鹤眷恋着空荡的关隘。烛火下,哀伤的筝声响起,在楼上,送走更漏将尽的残夜。

逐句剖析

"野分霜信薄":田野间霜意淡薄,

"溪落雨痕干":溪水退落,雨留下的痕迹已经干涸。

"僻邑催冬早":偏僻的城邑,催促着冬天早早到来,

"遥林积暝寒":远处的树林积聚着暮色和寒冷。

"鸡栖隐坏壁":鸡栖息隐藏在破败的墙壁间,

"鹤老恋空关":衰老的鹤眷恋着空荡的关隘。

"烛下哀筝发":烛火下,哀伤的筝声响起,

"楼头送漏残":在楼上,送走更漏将尽的残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满替在眼即景赋二首(其一)》是宋代诗人董嗣杲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一幅冬日的景象,前两联描绘了在任期已满时,诗人看到的景象。野外霜信淡薄,溪水因雨停而水痕渐干,偏僻的小城早早迎来冬天,远处的树林在暮色中透着寒意。后两联写鸡在坏壁间栖息,老鹤眷恋着空关。夜晚,烛火下传来哀伤的筝声,楼头漏声将尽。全诗通过描写冬日即景,营造出萧索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在满替之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内心复杂的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董嗣杲(?~?),南宋诗人。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初,主管九江富池的榷茶公务,与当地僧人、道士往来密切。度宗咸淳末,任武康知县。宋亡后入孤山四圣观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号老君山人。董嗣杲的诗,造语新颖,意境清新,“无鄙俚琐碎之态”,远胜当时一般江湖游士。他喜欢采用百咏组诗的形式纪胜或咏物。著有《庐山集》《英溪集》,原书皆散佚,现传本系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野分霜信薄,溪落雨痕干”,描绘野外霜意渐显但还淡薄,溪水退落后雨痕干涸的景象,点明季节变化,为全诗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冬日氛围,暗示时光的流转,引发诗人内心感触。颔联:“僻邑催冬早,遥林积暝寒”,进一步描述偏僻城邑冬天来得更早,远处树林积聚着暮色与寒冷,“催”字强调冬天来临的急促,“积”字突出寒冷与暮色的厚重,强化了冬日萧索之感,烘托出诗人内心因满替而生的复杂情绪。颈联:“鸡栖隐坏壁,鹤老恋空关”,鸡隐藏在破败墙壁栖息,老鹤眷恋着空荡关隘,通过这两个细节,展现出环境的衰败和孤寂,借物抒情,暗示诗人自身处境和心境。尾联:“烛下哀筝发,楼头送漏残”,描绘夜晚场景,烛火下传来哀伤的筝声,楼头漏声即将结束,视听结合,表现出诗人在满替之际内心的惆怅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董嗣杲《江城与秋岩同赋》

下一篇:宋·董嗣杲《富池江上荡舟游望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