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倚西冈石圃阴":红梅瘦弱地倚靠在西边山冈石头园子的阴影里,
"玉容忽抹艳妆深":如玉般的容颜忽然涂抹上了艳丽的妆容,色泽深浓。
"染春应借东君手":要染上春天的色彩应当是借助了司春之神的手,
"眩眼曾疑北客心":那耀眼的红色曾让北方来的客人心中生疑。
"霞吐丰姿情脉脉":如彩霞般吐露着优美的姿态,情意绵绵,
"雪遗香影梦沉沉":像残留着雪的梅枝留下香气和影子,让人梦境幽沉。
"粥饧风景清明近":临近清明,卖糖粥的市井风景已现,
"错认庐山种一林":竟让人误以为这是庐山上栽种的一片梅林。
# 一:旧注:原无,据《永乐大典》卷二八〇九补。
南宋诗人
董嗣杲(?~?),南宋诗人。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初,主管九江富池的榷茶公务,与当地僧人、道士往来密切。度宗咸淳末,任武康知县。宋亡后入孤山四圣观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号老君山人。董嗣杲的诗,造语新颖,意境清新,“无鄙俚琐碎之态”,远胜当时一般江湖游士。他喜欢采用百咏组诗的形式纪胜或咏物。著有《庐山集》《英溪集》,原书皆散佚,现传本系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1. 分段赏析
首联:“瘦倚西冈石圃阴,玉容忽抹艳妆深。”这两句诗中“瘦倚”一词生动地描绘出红梅柔弱、依傍的姿态,“西冈石圃阴”点明了红梅的生长环境。“玉容忽抹艳妆深”运用拟人的手法,将红梅比作美人,忽然涂抹上艳丽的妆容,突出了红梅色泽的艳丽,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冲击。颔联:“染春应借东君手,眩眼曾疑北客心。”上句“染春应借东君手”将春天拟人化,认为是司春之神让红梅染上了春天的色彩。下句“眩眼曾疑北客心”则从观赏者的角度出发,那耀眼的红色让北方来的客人心中产生疑惑,进一步强调了红梅颜色的艳丽夺目。颈联:“霞吐丰姿情脉脉,雪遗香影梦沉沉。”上句“霞吐丰姿情脉脉”把红梅比作彩霞,吐露着优美的姿态,情意绵绵,赋予了红梅情感。下句“雪遗香影梦沉沉”则通过雪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梦幻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感受到红梅的香气和影子带来的沉沉梦境。尾联:“粥饧风景清明近,错认庐山种一林。”上句“粥饧风景清明近”点明了时间是临近清明,描绘了市井的风景。下句“错认庐山种一林”则通过联想,把眼前的红梅林当成是庐山成片的梅林,进一步突出了红梅的繁茂和美丽,表达了诗人对红梅的喜爱之情。
上一篇:宋·董嗣杲《寄庐山道士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董嗣杲《过林静学湖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