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chéng

朝代:宋作者:董嗣杲浏览量:2
zhòu
xuān
shì
dān
chū
chéng
kàn
huāng
mǎn
jìng
xiān
róng
yào
miáo
qīng
shǔ
huā
jiàn
yàn
yàn
shèng
zhī
rén
yān
yíng
suí
shì
qín
chūn
shā
luò
fēi
niǎo
chūn
shuǐ
shàng
céng
xíng
wǎn
wèi
pín
qiáo
chū
shēn
shēng
zhēn
yóu
qǐng
zhōng
guī
duō
shàng
dēng
diàn
bàn
jiōng

译文

天气突然变暖,试着穿上单衣,出城去观赏荒僻的园圃。小路上草木茂密繁盛,药苗青翠得可以数清。篱笆边的花儿渐渐绽放艳丽,开得十分繁盛,像织成的锦绣。有人家聚居在简陋的屋子里,随着各种事务经历辛勤劳苦。春天的沙滩上落下飞鸟,春天的江水漫上了江边的浅滩。赶路的人傍晚还未休息,贫穷的樵夫从幽深的山坞出来。人孤独的一生真像蜉蝣一样,片刻之间就到了生命的尽头。回来的路上多处点亮了灯火,卖酒的店铺半数关着门。

逐句剖析

"骤暄试单衣":天气突然变暖,试着穿上单衣,

"出城看荒圃":出城去观赏荒僻的园圃。

"满径郁纤茸":小路上草木茂密繁盛,

"药苗青可数":药苗青翠得可以数清。

"篱花渐吐艳":篱笆边的花儿渐渐绽放艳丽,

"艳盛如织组":开得十分繁盛,像织成的锦绣。

"人烟聚营屋":有人家聚居在简陋的屋子里,

"随事历勤苦":随着各种事务经历辛勤劳苦。

"春沙落飞鸟":春天的沙滩上落下飞鸟,

"春水上层浦":春天的江水漫上了江边的浅滩。

# 浦:一作蒲。

"行子晚未憩":赶路的人傍晚还未休息,

"贫樵出深坞":贫穷的樵夫从幽深的山坞出来。

"孤生真蜉蝣":人孤独的一生真像蜉蝣一样,

"顷刻即终古":片刻之间就到了生命的尽头。

"归途多上灯":回来的路上多处点亮了灯火,

"沽店半扃户":卖酒的店铺半数关着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山城》是宋代诗人董嗣杲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开篇写诗人趁天气转暖换上单衣,出城去看荒僻的园圃;接着描绘途中所见的景象,包括荒圃中的药苗、绽放的篱花、营屋中劳作的人们、飞鸟、春水、晚归的行人和樵夫,以及归途的沽店等。诗的后半部分,以“孤生真蜉蝣,顷刻即终古”抒发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最后写归途亮起不少灯火,酒馆多半关着门。全诗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了出城游览的经历与感受,展现了自然景色和人间百态,读来朴素真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董嗣杲(?~?),南宋诗人。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初,主管九江富池的榷茶公务,与当地僧人、道士往来密切。度宗咸淳末,任武康知县。宋亡后入孤山四圣观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号老君山人。董嗣杲的诗,造语新颖,意境清新,“无鄙俚琐碎之态”,远胜当时一般江湖游士。他喜欢采用百咏组诗的形式纪胜或咏物。著有《庐山集》《英溪集》,原书皆散佚,现传本系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骤暄试单衣,出城看荒圃”:此句写天气突然变暖,诗人试着穿上单衣,出城去观赏荒僻的园圃。“骤暄”点出天气变化,“试单衣”体现生活细节,“看荒圃”引出下文所见之景,平实自然。​“满径郁纤茸,药苗青可数”:描绘小径上草木茂密繁盛,药苗青翠得可以一一数清。“郁纤茸”写出草木的繁茂,“青可数”凸显药苗的鲜嫩,白描手法展现荒圃的生机。​“篱花渐吐艳,艳盛如织组”:写篱笆边的花儿渐渐绽放出艳丽的色彩,繁盛的花朵如同织锦般美丽。“渐吐艳”写出花开的过程,“如织组”用比喻表现花的繁盛艳丽,画面感强。​“人烟聚营屋,随事历勤苦”:写人们聚集在营屋中居住,随着各种事务经历着辛勤劳苦。“聚营屋”描绘居住场景,“历勤苦”点出劳动人民的艰辛,流露出同情。​“春沙落飞鸟,春水上层浦。”:描绘春天的沙滩上落下飞鸟,春天的水面上长满了蒲草。“春沙”“春水”点明季节,“落飞鸟”“上层浦”展现自然景象,动静结合。​“行子晚未憩,贫樵出深坞”:写赶路的人到傍晚还未休息,贫穷的樵夫从幽深的山坞中出来。“晚未憩”“出深坞”刻画人物的辛劳,体现生活的不易。​“孤生真蜉蝣,顷刻即终古”:此句将个体生命比作蜉蝣,说人生短暂,片刻之间就如远古般遥远。用比喻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情感深沉。​“归途多上灯,沽店半扃户”:写归途上多处已经点灯,卖酒的店铺半数关着门。“多上灯”“半扃户”描绘傍晚归途的景象,带有些许萧瑟,呼应前文的感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董嗣杲《舟过彭泽》

下一篇:宋·董嗣杲《自兴国军治出富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