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uān
cǎo
huā

朝代:宋作者:董嗣杲浏览量:2
jiāo
hán
dān
fěn
yìng
chí
tái
yōu
néng
wàng
mán
cāi
cáo
zhí
sòng
chuán
tiān
shàng
kāng
zhòng
mǎn
shè
qián
lái
鹿
cōng
shuí
yàn
nán
chèn
fèng
shǒu
yóu
xún
bié
zhǒng
zāi
hào
yǒu
huái
怀
piān
cóng
jīn
běi
táng
kāi

译文

娇艳的萱草花含着红粉映照在池台边,​​​​忧愁岂能被世俗的猜疑轻易抹去。​​​​曹植的赞颂之词已传到天庭,​​​​嵇康栽种的萱草已开满屋前。​​​​鹿葱真能验证生男的预言吗,​​凤凰头仍在寻找其他品种来栽种。​​心中满怀苦闷,格外思念母亲,​​从此不再在北堂前种下萱草。​​

逐句剖析

"娇含丹粉映池台":娇艳的萱草花含着红粉映照在池台边,

"忧岂能忘俗谩猜":​​​​忧愁岂能被世俗的猜疑轻易抹去。​​

"曹植颂传天上去":​​曹植的赞颂之词已传到天庭,​​​​

"嵇康种满舍前来":嵇康栽种的萱草已开满屋前。​​

"鹿葱谁验宜男谶":​​鹿葱真能验证生男的预言吗,

"凤首犹寻别种栽":​​凤凰头仍在寻找其他品种来栽种。​​

"浩有苦怀偏忆母":心中满怀苦闷,格外思念母亲,

"从今不把北堂开":​​从此不再在北堂前种下萱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萱草花》是宋代诗人董嗣杲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开篇“娇含丹粉映池台”,描绘出萱草花娇艳似火,其色如丹粉,与池台相互映衬,展现出一幅明丽的园林景色,尽显萱草花的柔美与艳丽。然而“忧岂能忘俗谩猜”一句笔锋一转,诗人虽面对如此美景,却难以忘却内心忧愁,且世俗之人对其忧愁随意猜测,增添了诗人的无奈之感。​颔联运用曹植和嵇康与萱草相关的典故,既体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传统的推崇,借古人之举强调萱草在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也侧面烘托出萱草花所蕴含的超凡脱俗气质。颈联进一步围绕萱草展开,提及鹿葱能使人宜男的谶语无人验证,又寻求凤首这种萱草的别种来栽种,在对萱草品种的探讨中,暗示了其在人们心中神秘且吉祥的寓意。​尾联是全诗情感的升华,诗人直抒胸臆,道出内心满怀的痛苦思念之情,而这份苦怀皆因对母亲的深切追忆。“北堂”在古代常指代母亲的居所,诗人因思念母亲而决定不再开启北堂之门,以这种决绝的方式,将内心对母亲的思念与深沉的悲痛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董嗣杲(?~?),南宋诗人。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初,主管九江富池的榷茶公务,与当地僧人、道士往来密切。度宗咸淳末,任武康知县。宋亡后入孤山四圣观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号老君山人。董嗣杲的诗,造语新颖,意境清新,“无鄙俚琐碎之态”,远胜当时一般江湖游士。他喜欢采用百咏组诗的形式纪胜或咏物。著有《庐山集》《英溪集》,原书皆散佚,现传本系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娇含丹粉映池台”一句是对萱草花形态与所处环境的描写。“娇含丹粉”生动描绘出萱草花娇艳欲滴、色泽如丹粉般明丽的姿态,一个“娇”字赋予萱草花柔美的气质,让人仿佛能看到花朵绽放的娇态。“映池台”则点明其生长环境,萱草花与池台相互映衬,营造出一幅优美雅致的园林画面,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享受,也为全诗奠定了明丽的基调。“忧岂能忘俗谩猜”一句笔锋一转,转入诗人内心情绪的表达。“忧岂能忘”直接表明诗人内心的忧愁难以忘却,即便眼前有萱草花的美丽景致,也无法消解这份忧愁。“俗谩猜”则指出世俗之人随意猜测自己的忧愁,“谩”字透露出诗人对这种无端猜测的无奈与不满,既体现出诗人内心忧愁的深沉,又暗含对世俗不理解自己的感慨。“曹植颂传天上去”一句运用历史典故。曹植曾作赋赞颂萱草,此句说曹植对萱草的赞颂流传甚远,仿佛直上云霄。通过引用曹植的典故,一方面体现出萱草在古代文化中就已备受关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借曹植之例,强调萱草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也展现出诗人对古代文化传统的推崇,为萱草花增添了一份文化气息。“嵇康种满舍前来”同样借助典故。嵇康在居所前种满萱草,诗人借此说明萱草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嵇康之举烘托出萱草花的美好与人们对它的喜爱。同时,将嵇康与萱草联系起来,使萱草花在诗中更具人文色彩,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悠然自在、喜爱萱草生活的向往,进一步丰富了萱草花的形象。“鹿葱谁验宜男谶”一句围绕萱草的别称“鹿葱”展开,提及“宜男”的谶语。“谁验”二字以疑问的语气,表达出对于“鹿葱能使人宜男”这种说法,没有人能够真正验证其真实性。在对萱草这种传说的探讨中,增添了萱草花的神秘色彩,也反映出古代人们对萱草所赋予的美好寓意,体现了萱草在民俗文化中的特殊意义。“凤首犹寻别种栽”一句继续描述萱草的品种。“凤首”是萱草的一种别种,诗人说自己还在寻找这种特殊的萱草来栽种,表现出诗人对萱草花的喜爱与追求,不满足于常见的品种,还想探寻更多独特的萱草。这一行为不仅体现出诗人对萱草的痴迷,也从侧面反映出萱草花品种的丰富多样,进一步深化了萱草花在诗中的形象。“浩有苦怀偏忆母”此句为全诗情感的爆发点。“浩有苦怀”直接表明诗人心中满怀痛苦与忧愁,“偏忆母”则点明这份痛苦的根源在于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偏”字强调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格外强烈,在诸多情感之中,对母亲的思念最为深刻,突出了母子之情在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将诗人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从今不把北堂开”一句,“北堂”在古代常指母亲居住的地方,诗人因思念母亲,决定从此不再开启北堂之门。这一行为看似决绝,实则饱含着诗人对母亲深深的眷恋与无法释怀的悲痛。通过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思念推向极致,以一种近乎固执的行为,寄托自己对母亲的哀思,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情感表达更加真挚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董嗣杲《藤花》

下一篇:宋·董嗣杲《石函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