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砌秋新展绿衣":在新秋时节,生长在石砌旁的玉簪花舒展着碧绿的叶子,如同展开了绿色的衣裳,
"绿衣凉矗嫩琼飞":那碧绿的叶子带着秋凉的气息挺立着,鲜嫩洁白的花朵好像美玉在飞舞。
"低抽叶面几丛矮":低矮处抽出的叶片,形成了几丛矮小的植株,
"高丛花头二寸肥":高一些的花丛中,花头饱满,大约有二寸那么丰腴。
"月下自矜明艳盛":在月光的照耀下,玉簪花自我欣赏着,骄傲于自己明艳动人、盛开的姿态,
"坛边谁认堕翘非":在花坛的旁边,有谁能辨认出,这些玉簪花究竟是不是已经接近凋谢的状态呢。
"午风扫净青蝇止":中午的微风轻轻吹拂,把围绕在玉簪花周围的青蝇都驱散干净,让它们不再飞扰,
"还有清香眩落晖":而且玉簪花还散发着阵阵清香,这清香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仿佛让余晖都变得更加绚烂迷人。
南宋诗人
董嗣杲(?~?),南宋诗人。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初,主管九江富池的榷茶公务,与当地僧人、道士往来密切。度宗咸淳末,任武康知县。宋亡后入孤山四圣观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号老君山人。董嗣杲的诗,造语新颖,意境清新,“无鄙俚琐碎之态”,远胜当时一般江湖游士。他喜欢采用百咏组诗的形式纪胜或咏物。著有《庐山集》《英溪集》,原书皆散佚,现传本系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1. 分段赏析
首联“石砌秋新展绿衣,绿衣凉矗嫩琼飞”:开篇点明了季节是秋季,“石砌秋新”描绘出玉簪花生长在秋日的石砌旁,给人一种清新而又带着秋意的氛围。“展绿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玉簪花的绿叶比作绿色的衣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绿叶舒展的姿态,仿佛是玉簪花穿着绿衣在展示自己的美丽。“绿衣凉矗嫩琼飞”中,“凉”字既写出了秋意的凉爽,又衬托出玉簪花的清冷高洁;“嫩琼飞”则将玉簪花的白色花朵比作洁白的美玉在飞舞,“嫩”字突出了花朵的娇嫩,“飞”字赋予了花朵动态美,展现出玉簪花在绿叶丛中灵动、飘逸的姿态。颔联“低抽叶面几丛矮,高丛花头二寸肥”:此联通过对玉簪花叶和花的形态描写,展现出其生长的错落有致。“低抽叶面”描绘了几丛低矮的叶子,它们从地面上抽出,呈现出一种谦逊、低调的生长姿态,“几丛矮”则具体写出了叶子的分布和形态,给人一种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感觉。“高丛花头二寸肥”与上句形成对比,描写了高高挺立的花头,“二寸肥”形象地写出了花朵的丰满、肥硕,展现出玉簪花在秋日里蓬勃生长、花开繁茂的景象,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玉簪花细致的观察和由衷的喜爱。颈联“月下自矜明艳盛,坛边谁认堕翘非”:“月下自矜明艳盛”,将玉簪花拟人化,写它在月光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仿佛在炫耀自己的明艳美丽。“自矜”一词赋予了玉簪花人的情感和神态,生动地表现出它在月光照耀下的那份自信和骄傲,也让读者感受到玉簪花在夜晚独特的魅力。“坛边谁认堕翘非”则是诗人的一种思考和感慨,在花坛边,有谁能分得清玉簪花究竟是处于盛开还是即将凋谢的状态呢?“堕翘”本指女子头上的发饰掉落,这里用来比喻玉簪花即将凋谢的状态,诗人通过这样的疑问,引发读者对生命与美的深入思考,暗示了玉簪花的美丽虽然短暂,但却有着独特的价值,无论是盛开还是凋零,都有其值得欣赏和品味之处。尾联“午风扫净青蝇止,还有清香眩落晖”:“午风扫净青蝇止”,描绘了午后微风轻轻拂过,将玉簪花周围的青蝇都驱散了,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扫净”和“止”两个词,生动地表现了风的轻柔以及对环境的净化作用,让玉簪花所处的环境更加纯净、美好。“还有清香眩落晖”,在这样宁静的午后,玉簪花散发出阵阵清香,在落日的余晖中显得格外迷人。“清香”是玉簪花的一大特点,这里通过嗅觉描写,让读者仿佛能闻到那股清幽的香气;“眩落晖”则将香气与落日的余晖相结合,“眩”字用得巧妙,写出了清香在余晖的映照下,似乎让余晖都变得更加绚烂多彩,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进一步突出了玉簪花的魅力,同时也为全诗增添了一份宁静、悠远的意境,让读者在品味玉簪花的美丽与清香的同时,感受到一种淡淡的诗意和对自然之美的陶醉。
上一篇:宋·董嗣杲《暑夜露饮》
下一篇:宋·董嗣杲《白家池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