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óu
shé
gǎng
lǐng
ān

朝代:宋作者:董嗣杲浏览量:1
yóu
tān
xíng
jīng
shé
gǎng
lǐng
běi
ān
qīng
西
fēng
sǎo
qiū
chū
jìn
huǒ
shāo
kōng
xiǎo
shàng
míng
chén
wèi
néng
pāo
bái
xiān
jiā
yǒu
qīng
chéng
jiè
mián
shú
shuì
quán
mèng
liǎo
huáng
jīng
qīng

译文

贪恋游历行程,不知不觉已到傍晚,才惊觉时间流逝,蛇岗岭北的僧庵一片清幽。强劲的西风扫落秋叶,初秋的气息愈发浓烈,野火在夜里燃烧,清晨天空仍残留火光。尘世的劳役缠身,无法抛开这碌碌白日,原来仙家境地并非只有青城山才有。在庵中借宿,酣然熟睡没有梦境侵扰,服用了黄精后,身体自然感觉轻盈。

逐句剖析

"游历贪行入暮惊":贪恋游历行程,不知不觉已到傍晚,才惊觉时间流逝,

"蛇岗岭北衲庵清":蛇岗岭北的僧庵一片清幽。

"西风扫叶秋初劲":强劲的西风扫落秋叶,初秋的气息愈发浓烈,

"野火烧空晓尚明":野火在夜里燃烧,清晨天空仍残留火光。

"尘役未能抛白日":尘世的劳役缠身,无法抛开这碌碌白日,

"仙家不独有青城":原来仙家境地并非只有青城山才有。

"借眠熟睡全无梦":在庵中借宿,酣然熟睡没有梦境侵扰,

"服了黄精体自轻":服用了黄精后,身体自然感觉轻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游蛇岗岭庵》是宋代诗人董嗣杲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围绕诗人游历蛇岗岭庵展开,首联点明因贪于游历至暮才惊觉,引出蛇岗岭北庵的清幽。颔联描绘庵周边秋景,展现出一种壮阔与清冷交织的氛围。颈联由景及人,发出尘世劳役未抛、仙家之地并非只有青城的感慨,蕴含对尘世与仙家的思考。尾联写借宿庵中熟睡无梦,服用黄精后身体轻盈,传达出闲适、养生的状态。此诗既展现了蛇岗岭庵的自然人文风貌,又借游历抒发了诗人对尘世与闲适生活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董嗣杲(?~?),南宋诗人。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初,主管九江富池的榷茶公务,与当地僧人、道士往来密切。度宗咸淳末,任武康知县。宋亡后入孤山四圣观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号老君山人。董嗣杲的诗,造语新颖,意境清新,“无鄙俚琐碎之态”,远胜当时一般江湖游士。他喜欢采用百咏组诗的形式纪胜或咏物。著有《庐山集》《英溪集》,原书皆散佚,现传本系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游历贪行入暮惊,蛇岗岭北衲庵清”,“游历贪行”直接表明诗人沉浸于游历,因过于贪恋行程而未察觉天色渐晚,“入暮惊”生动体现出诗人惊觉时的状态。随后引出“蛇岗岭北衲庵清”,点明游历的地点是蛇岗岭北的僧庵,一个“清”字,既写出庵的环境清幽,也为全诗奠定了宁静、清幽的基调,引发读者对庵中景致与氛围的好奇。颔联“西风扫叶秋初劲,野火烧空晓尚明”,从自然景象着笔。“西风扫叶”描绘出秋风强劲扫落树叶的动态画面,点明此时是初秋时节,秋风的力量让秋意初显。“野火烧空晓尚明”则展现了野火燃烧后,到清晨天空仍残留火光的场景,一“劲”一“明”,从不同角度突出自然景象的强烈与壮观,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更迭。颈联“尘役未能抛白日,仙家不独有青城”,由景转入对人生的感慨。“尘役未能抛白日”写出诗人被尘世的劳役所累,无法摆脱,在白日里奔波忙碌,体现出尘世生活的无奈与束缚。“仙家不独有青城”则是说像眼前蛇岗岭庵这样清幽之地,也有着仙家般的意趣,并非只有青城山才是仙家所在,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向往闲适生活的心境,也暗示了蛇岗岭庵给诗人带来的心灵触动。尾联“借眠熟睡全无梦,服了黄精体自轻”,进一步描述在庵中的生活体验。“借眠熟睡全无梦”说明诗人在庵中借宿,能够安然熟睡且毫无梦境困扰,传达出一种宁静、闲适的状态。“服了黄精体自轻”则是说服用了黄精这种被认为有养生功效的药物后,身体感觉轻盈,不仅体现了庵中生活的养生元素,更深化了诗人在庵中获得身心放松、远离尘世烦扰的感受,将全诗所表达的闲适、自在的意境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董嗣杲《四安乘舟上安吉州》

下一篇:宋·董嗣杲《题园堂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