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ā

朝代:宋作者:董嗣杲浏览量:1
xuě
zhuì
róu
zhī
lěng
wèi
róng
àn
xiāo
chén
jìng
shǔ
wēi
lóng
gēn
cóng
hǎi
guó
fēn
líng
zhǒng
huā
zhú
xiān
é
xià
ruǐ
gōng
zhū
luò
xiāng
xuán
fēng
jǐn
chù
rén
zài
yuè
míng
zhōng
zhí
fān
kāi
guò
dōu
qiū
chóu
luò
cuì
cóng

译文

洁白如雪的茉莉花点缀在柔软的枝条上,那清冷的气质仿佛还未消融,在这尘世之中,它暗暗地消解着那酷热难耐的暑气。它的根种是从遥远的海外国度传来的,有着神灵赋予的特殊灵性,这美丽的茉莉花就像是跟随着仙女一起从天上的蕊宫飘落人间。那如同珠串般的花香,在风急的时候依然在空中弥漫,人仿佛置身于如美玉般澄澈的环境中,在那皎洁的月光之下。一直等到这茉莉花第四次开放的时候,仿佛把秋天的愁绪都洒落在那翠绿的花丛之中。

逐句剖析

"雪缀柔枝冷未融":洁白如雪的茉莉花点缀在柔软的枝条上,那清冷的气质仿佛还未消融,

"暗销尘境暑威隆":在这尘世之中,它暗暗地消解着那酷热难耐的暑气。

"根从海国分灵种":它的根种是从遥远的海外国度传来的,有着神灵赋予的特殊灵性,

"花逐仙娥下蕊宫":这美丽的茉莉花就像是跟随着仙女一起从天上的蕊宫飘落人间。

"珠络香悬风紧处":那如同珠串般的花香,在风急的时候依然在空中弥漫,

"玉壶人在月明中":人仿佛置身于如美玉般澄澈的环境中,在那皎洁的月光之下。

"直须第四番开过":一直等到这茉莉花第四次开放的时候,

"都洒秋愁落翠丛":仿佛把秋天的愁绪都洒落在那翠绿的花丛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茉莉花》是宋代诗人董嗣杲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开篇以“雪缀柔枝冷未融”描绘茉莉花洁白如雪、缀满枝头的形态,借“暗销尘境暑威隆”点明其于盛夏消暑的功用;中间两联运用神话想象,“根从海国分灵种,花逐仙娥下蕊宫”赋予茉莉花神秘的来源,“珠络香悬风紧处,玉壶人在月明中”则通过“珠络”“玉壶”“月明”等意象,细腻刻画其香气与清雅之态;尾联“直须第四番开过,都洒秋愁落翠丛”以茉莉花的凋零,寄托淡淡的秋愁。全诗以绮丽的笔触,从形、香、神等多方面展现茉莉花的独特魅力,兼具神话色彩与抒情韵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董嗣杲(?~?),南宋诗人。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初,主管九江富池的榷茶公务,与当地僧人、道士往来密切。度宗咸淳末,任武康知县。宋亡后入孤山四圣观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号老君山人。董嗣杲的诗,造语新颖,意境清新,“无鄙俚琐碎之态”,远胜当时一般江湖游士。他喜欢采用百咏组诗的形式纪胜或咏物。著有《庐山集》《英溪集》,原书皆散佚,现传本系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雪缀柔枝冷未融,暗销尘境暑威隆”: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茉莉花如雪花般点缀在柔软的枝条上,给人一种清冷尚未消融的感觉。“雪缀柔枝”形象地写出了茉莉花洁白的色泽和娇柔的姿态。同时,诗人通过“暗销尘境暑威隆”,点明了茉莉花在炎炎夏日中能暗暗地消解尘世的暑气,突出了茉莉花给人带来的清凉之感,也暗示了其超凡脱俗的气质,在暑气蒸腾的环境中独守一份清凉与高洁。颔联“根从海国分灵种,花逐仙娥下蕊宫”:此联运用了神话传说和想象的手法。“根从海国分灵种”说明茉莉花的种子来自海外,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仿佛是神灵赐予的特殊品种。“花逐仙娥下蕊宫”则将茉莉花比作是跟随仙女从蕊宫下凡的仙子,进一步赋予了茉莉花以灵性和仙韵,使其具有了超凡脱俗的气质,也为茉莉花增添了浪漫而神秘的氛围。颈联“珠络香悬风紧处,玉壶人在月明中”:“珠络香悬风紧处”,将茉莉花的香气比作成串的珍珠,在风紧之处依然悬挂在空中,弥漫飘散,生动地写出了茉莉花香气的浓郁和持久,即使在风中也不会消散。“玉壶人在月明中”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在明月的照耀下,仿佛人置身于玉壶般的清澈纯净的世界中,与前面所写的茉莉花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清幽、高雅的意境,体现出诗人对茉莉花的喜爱以及在欣赏茉莉花时所感受到的宁静与美好。尾联“直须第四番开过,都洒秋愁落翠丛”:“直须第四番开过”表明诗人对茉莉花开放过程的关注,强调了茉莉花经过多次绽放后,才迎来了一种特殊的状态。“都洒秋愁落翠丛”,当茉莉花第四次开放过后,那飘落的花朵就像洒下的秋愁,落在翠绿的花丛中。这里运用了移情的手法,将人的愁绪赋予茉莉花,茉莉花的凋零飘落仿佛带着秋天的愁意,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使诗歌在结尾处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忧伤。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董嗣杲《宝相花》

下一篇:宋·董嗣杲《丰乐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