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xíng

朝代:宋作者:董嗣杲浏览量:1
shān
běn
wěng
diǎn
shī
湿
jiǎo
huá
suō
zhēn
zhí
cuò
guò
wàn
qiān
shān
yún
dèng
gèng
duō
xiān
quán
gān
tán
shēn
jué
gěng
jié
suān
yuǎn
tiào
kōng
zhù
kuàng
huái
怀
yán
shī
shōu
shí

译文

山路原本没有下雨 ,但雾气弥漫,露水浓重,把路打湿 。脚下湿滑,几次差点滑倒,几乎想要缩脚,每走一步都像被绳索束缚一样艰难。一路翻越了万千山峦,那云雾中的石阶多得无法计数。途中遇到许多甘美的仙泉,只是潭水深不见底,无法用绳索汲取。身体疲惫,骨节酸痛,我伫立在原地,远远眺望。心中的旷达情怀无人诉说,只能把这一切都寄托在诗里。

逐句剖析

"山路本无雨":山路原本没有下雨 ,

"雾滃露点湿":但雾气弥漫,露水浓重,把路打湿 。

"脚滑几欲缩":脚下湿滑,几次差点滑倒,几乎想要缩脚,

"举步真如絷":每走一步都像被绳索束缚一样艰难。

"剉过万千山":一路翻越了万千山峦,

"云磴莫计级":那云雾中的石阶多得无法计数。

"更多仙泉甘":途中遇到许多甘美的仙泉,

"潭深绝绠汲":只是潭水深不见底,无法用绳索汲取。

"力疲骨节酸":身体疲惫,骨节酸痛,

"远眺空伫立":我伫立在原地,远远眺望。

"旷怀无与言":心中的旷达情怀无人诉说,

"付与诗收拾":只能把这一切都寄托在诗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山行》是宋代董嗣杲创作的五言古诗。诗中运用写实手法,生动展现山行过程中道路湿滑、翻山越岭的艰难,以及途中的自然景致和自身感受。开篇写山路难行,中间叙述行程与所见,结尾抒发疲惫时的心境。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山行经历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独特的体验和旷达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董嗣杲(?~?),南宋诗人。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初,主管九江富池的榷茶公务,与当地僧人、道士往来密切。度宗咸淳末,任武康知县。宋亡后入孤山四圣观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号老君山人。董嗣杲的诗,造语新颖,意境清新,“无鄙俚琐碎之态”,远胜当时一般江湖游士。他喜欢采用百咏组诗的形式纪胜或咏物。著有《庐山集》《英溪集》,原书皆散佚,现传本系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山路本无雨,雾滃露点湿。脚滑几欲缩,举步真如絷。”开篇点明山路虽无雨,但雾气浓重,露水打湿路面,导致脚下湿滑,几乎让人想要缩脚,每一步都像被束缚一样艰难。生动地描绘出山行初始时道路的难行状况,从环境和行动上展现出行路之艰。“剉过万千山,云磴莫计级。更多仙泉甘,潭深绝绠汲。”诗人接着叙述自己翻越了无数山峦,攀登那云雾中的石阶,多得难以计数。还遇到了许多甘美的仙泉,只是潭水太深,无法用绳索汲取。此部分既体现了行程的漫长与艰辛,又描绘了山间的奇妙景致。“力疲骨节酸,远眺空伫立。旷怀无与言,付与诗收拾。”最后几句写诗人行至力疲身乏、骨节酸痛,只能伫立远眺。心中的旷达情怀无人诉说,便将这一切融入诗中。将身体的疲惫与内心的情感抒发相结合,升华了山行的主题,展现出诗人在艰难行程后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董嗣杲《湖山堂》

下一篇:宋·董嗣杲《呼猿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