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瓣凉丛拥翠烟":如玉般的花瓣在清凉的叶丛中簇拥,笼罩着朦胧的翠绿烟霭,
"南薰池阁灿云仙":南方熏风轻拂的池阁畔,它绽放得如同云端仙人般璀璨光彩。
"芳林园里谁曾赏":芳林园里曾有谁来欣赏过这清雅的姿容,
"檐卜坊中自可禅":在檐卜坊的幽境中,它自守禅心,静候懂得的人徘徊。
"明艳倚娇攒六出":明艳的花朵倚着娇柔,攒聚成六瓣的玲珑姿态,
"净香乘烈袅孤妍":纯净的香气乘着热烈的气息,袅袅升起独有的妍丽风采。
"风霜成实秋原晚":当风霜催熟秋日原野,万物渐晚,
"付与华灯作样传":它便将芳魂交付给华美的灯影,让姿容在人间永远流传开来。
南宋诗人
董嗣杲(?~?),南宋诗人。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初,主管九江富池的榷茶公务,与当地僧人、道士往来密切。度宗咸淳末,任武康知县。宋亡后入孤山四圣观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号老君山人。董嗣杲的诗,造语新颖,意境清新,“无鄙俚琐碎之态”,远胜当时一般江湖游士。他喜欢采用百咏组诗的形式纪胜或咏物。著有《庐山集》《英溪集》,原书皆散佚,现传本系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1. 分段赏析
《栀子花》第一句“玉瓣凉丛拥翠烟”以“玉瓣”形容栀子花瓣的洁净莹白,“凉丛”暗示花丛在夏日带来的清凉感,“拥翠烟”通过视觉与触觉的叠加,描绘出绿叶如烟、簇拥花枝的繁茂景象,突出栀子花的清雅气质。第二句“南薰池阁灿云仙”“南薰”指和暖的南风,与“池阁”共同构建夏日园林的幽静环境;“灿云仙”以夸张的比喻形容栀子花盛放时如云霞般绚烂,赋予其超凡脱俗的仙姿,强化了自然景物的奇幻美感。第三句“芳林园里谁曾赏”“芳林园”与“檐卜坊”形成空间对比,前者象征繁华却无人驻足的园林,后者暗指隐逸清修的场所。“谁曾赏”以反问语气,流露对栀子花高洁品性的欣赏与孤寂处境的感慨。第四句“檐卜坊中自可禅”“檐卜”为栀子别称,呼应前文;“自可禅”将自然景物与禅意结合,暗示在幽僻环境中可体悟宁静心境,体现诗人对超然物外的生活追求。第五句“明艳倚娇攒六出”“明艳倚娇”拟人化描写栀子花的娇美姿态,“攒六出”以雪花六瓣为喻,既点明花瓣数量,又通过冰清玉洁的意象强化其纯净特质,语言凝练而具象。第六句“净香乘烈袅孤妍”“净香”强调花香的清冽纯粹,“乘烈”形容香气浓烈却无腻感,“孤妍”呼应前句“攒六出”,以拟人手法表现栀子花在盛放中保持独立姿态,暗含孤高自持的品格。第七句“风霜成实秋原晚”由花及果,描写栀子历经风霜后结成果实的过程。“秋原晚”点明季节流转,暗示时光流逝中生命形态的转变,赋予自然现象以时间维度的厚重感。第八句“付与华灯作样传”“华灯”以人工光源比拟栀子花的明丽,暗含对自然之美的艺术化提炼。“作样传”将植物生长与人间灯火并置,隐喻美需通过媒介传递,语言平实却暗含哲思。
上一篇:宋·董嗣杲《散水花》
下一篇:宋·董嗣杲《玛瑙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