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苗着土干柔纤":凌霄花的根苗扎根在土里,茎干柔软纤细,
"依附青松度岁年":依附在青松旁度过一年又一年。
"彤蕊有时承雨露":红色的花蕊有时承接雨露的滋润,
"苍藤无赖拂云烟":苍绿的藤蔓肆意地轻拂着云烟。
"艳欹偷醉斜阳里":艳丽的花朵倾斜着,好似在斜阳里偷偷沉醉,
"体弱愁缠立石颠":柔弱的身躯忧愁缠绕在立石之颠。
"翠飐红英高百尺":翠绿的叶子在风中颤动,红色的花朵高耸达百尺,
"藏春坞上忆坡仙":在藏春坞上回忆起苏东坡。
南宋诗人
董嗣杲(?~?),南宋诗人。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初,主管九江富池的榷茶公务,与当地僧人、道士往来密切。度宗咸淳末,任武康知县。宋亡后入孤山四圣观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号老君山人。董嗣杲的诗,造语新颖,意境清新,“无鄙俚琐碎之态”,远胜当时一般江湖游士。他喜欢采用百咏组诗的形式纪胜或咏物。著有《庐山集》《英溪集》,原书皆散佚,现传本系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1. 分段赏析
首联:“根苗着土干柔纤,依附青松度岁年”,诗人开篇描述凌霄花的根苗扎根于土地,枝干柔软纤细,紧紧地依附在青松之上,以此度过一年又一年。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出凌霄花的生长形态和习性,它需要借助青松的支撑来向上生长,“柔纤”一词突出了凌霄花枝干的柔弱,而“依附青松”则展现了其生长对他物的依赖,同时也为后文进一步描写凌霄花的姿态和品性做了铺垫。颔联:“彤蕊有时承雨露,苍藤无赖拂云烟。”此联从花朵和藤条两个方面进行细致刻画。“彤蕊”指红色的花蕊,凌霄花那鲜艳的花蕊有时会承接上天的雨露,在雨露的滋润下更显娇艳;“苍藤”则是指凌霄花那苍劲的藤条,“无赖”二字用得巧妙,将藤条拟人化,仿佛它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在云烟中轻轻拂动,展现出一种灵动、飘逸的姿态,使凌霄花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富有美感,也体现出凌霄花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机与活力。颈联:“艳攲偷醉斜阳里,体弱愁缠立石颠。”这两句进一步描绘凌霄花在斜阳中的姿态。“艳欹”描绘出凌霄花娇艳的花朵在斜阳的映照下,倾斜着身姿,仿佛是在斜阳中偷偷地沉醉,“偷醉”二字赋予了凌霄花人的情感和神态,使画面充满了诗意和情趣;然而,“体弱愁缠”又写出了凌霄花看似柔弱的一面,它的身躯似乎难以承受自身的重量,在立石之颠忧愁缠绕,“体弱”与前文的“柔纤”相呼应,再次强调了凌霄花的柔弱特质,同时“愁缠”也为凌霄花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哀愁,使读者对凌霄花的形象有了更丰富的感受。尾联:“翠飐红英高百尺,藏春坞上忆坡仙。”诗人在最后一联描绘出一幅壮观的画面,凌霄花的翠叶在风中颤动,红花盛开,高达百尺,远远望去,十分醒目。“翠飐红英”的描写,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展现出凌霄花的艳丽与繁茂。“藏春坞”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地名,而“忆坡仙”则引发了诗人对苏东坡的回忆。也许在诗人的心中,凌霄花的美丽和坚韧让他联想到了苏东坡的才华和品格,或者是藏春坞这个地方与苏东坡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从而使诗人在观赏凌霄花时,不禁想起了这位历史文化名人,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同时也将对凌霄花的描写从单纯的自然景物延伸到了对历史文化的缅怀,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上一篇:宋·董嗣杲《玉莲堂》
下一篇:宋·董嗣杲《散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