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án
·
·
xìng
huā
líng
luò
qīng
míng

朝代:宋作者:蔡伸浏览量:2
xìng
huā
líng
luò
qīng
míng
juǎn
lián
shuāng
yàn
lái
hái
zhěn
shàng
róng
nuǎn
xiāng
duī
jǐn
hóng
cuì
qiáo
jīn
diàn
què
chán
bìn
yōng
shū
lüè
xīn
shì
chūn
xián
dài
méi
pín
yuǎn
shān

译文

杏花在清明时节的细雨中纷纷飘落。卷起珠帘望见双燕徘徊往来。枕头上有如玉雕芙蓉花般的物品。温暖的香气围绕着色彩艳丽的织物(等物品)堆积着。翠羽头饰缀着金箔雀钿。懒散地梳理着蝉鬓般的发式。整个春天都怀着难以排遣的闲愁。女子的眉毛皱起,如同远处的山峰一样。

逐句剖析

"杏花零落清明雨":杏花在清明时节的细雨中纷纷飘落。

"卷帘双燕来还去":卷起珠帘望见双燕徘徊往来。

"枕上玉芙蓉":枕头上有如玉雕芙蓉花般的物品。

"暖香堆锦红":温暖的香气围绕着色彩艳丽的织物(等物品)堆积着。

"翠翘金钿雀":翠羽头饰缀着金箔雀钿。

"蝉鬓慵梳掠":懒散地梳理着蝉鬓般的发式。

"心事一春闲":整个春天都怀着难以排遣的闲愁。

"黛眉颦远山":女子的眉毛皱起,如同远处的山峰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菩萨蛮·杏花零落清明雨》是宋代蔡伸创作的一首闺怨词。词中以“清明雨”“双燕”“玉芙蓉”等意象,勾勒出春日里的寂寥氛围。上阕借杏花飘落、词人卷帘等场景,悄然流露出春日的闲愁;下阕则通过“翠翘金钿雀”“黛眉颦远山”等细节,细腻刻画了女子慵懒疏离的神情姿态。全词最终以“心事一春闲”收束,直白点出深闺之中女子幽怨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蔡伸(1088~1156),南宋词人。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蔡襄之孙,早年与兄蔡佃、蔡伷先后蜚声太学,时号“三蔡”。政和进士,历太学博士、徐州通判等职,还曾入高宗幕府。秦桧当国,以赵鼎党被罢,主管台州崇道观。蔡伸擅长书法,字画遒劲,又通晓音律,工词。词风雄健俊爽,部分作品感慨壮志难酬。部分词作有南唐词人风致,与周邦彦风格相似。代表作品有《菩萨蛮·广陵盛事》《蓦山溪·登历阳城楼》《点绛唇·登历阳连云观》等。著有《友古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从现有文献来看,这个词大概率创作于北宋。蔡伸是横跨南北宋的词人,其作品大多延续了婉约词的风格。这首词虽未注明具体写作年份,但词中“清明雨”的时令刻画,与宋代江南地区的物候特点相契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首一首闺怨词。全词通过“卷帘”“慵梳掠”“颦眉”等动作,由浅入深地展现了女子在清明时节的孤寂、期盼落空后的懈怠,以及最终心事难平的愁绪,情感细腻含蓄,尽显深闺女子的微妙心境。

2. 写作手法

反衬:上阕中“卷帘双燕来还去”,以双燕的“成双”反衬女子的“独处”。燕子来去的动态与相伴的状态,凸显出女子形单影只的孤寂,强化了深闺独处的寂寥感。烘托:开篇“杏花零落清明雨”以清明时节的凄清雨景、零落杏花为背景,烘托出女子内心的怅惘。凄冷的环境与她的情绪相呼应,让春日独处的寂寥更显浓重。“暖香堆锦红”中,枕上的温暖香气与锦红色彩本是温馨景象,却反衬出女子内心的清冷,以环境的“暖”烘托心境的“寒”。细节描写:翠翘金钿雀”“黛眉颦远山”等细节刻画生动地展现了女子的形象和情态。“翠翘金钿雀”聚焦首饰细节,让读者能够想象出女子头上的精美装饰;“黛眉颦远山”将女子的眉毛比作远山,具体描摹出她皱眉的神态,把抽象的愁思转化为可视化的形象,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女子的闺中幽怨。对比:下阕中“翠翘金钿雀”的精美首饰与“蝉鬓慵梳掠”的懈怠状态形成对比,首饰的华丽反衬出女子无心装扮的落寞,突出“女为悦己者容”的期待落空。直抒胸臆:“心事一春闲”看似直白道出“闲”,实则“闲”字蕴含深意,是对一春心事无处排遣的直接抒发,将难以言说的郁结化为直白的感慨,让情感有了明确的落脚点。意象组合:词中“杏花”“清明雨”“双燕”“玉芙蓉”“锦红”“翠翘”“金钿”“蝉鬓”“远山”等意象,从自然景物到服饰妆容,组合成一幅春日深闺图景。这些意象相互关联,共同服务于女子心境的刻画,如自然意象渲染氛围,服饰意象暗示状态,让情感在意象叠加中更显含蓄深沉。铺陈:上阕先写清明雨景与杏花零落,再写卷帘动作与双燕意象,最后落到枕上景象,层层铺展春日独处的环境与女子的初步情绪。下阕从首饰、鬓发的梳妆状态,到“慵梳掠”的动作,再到“颦眉”的神态与“心事一春闲”的感慨,由外在行为到内心情绪逐步铺陈,将女子的闲愁与郁结层层递进地展现出来,使情感表达更具层次感。

3. 分段赏析

上阕“杏花零落清明雨。卷帘双燕来还去。枕上玉芙蓉。暖香堆锦红”由卷帘动作的疏懒,透出春日独处的寂寥与怅惘。“卷帘”是女子春日里的一个细微动作。清明时节杏花零落、细雨霏霏,她卷起帘子,却只见双燕来去匆匆,燕子成双反衬出人的孤寂。“卷帘”这一动作,看似是寻常的开窗透气,实则暗含对窗外景象的期盼(或许是盼人归来),而双燕“来还去”的动态,让这份期盼落空。动作中带着不经意的疏懒,配合凄清的雨景与双燕的意象,传递出女子独处深闺的寂寥与对春日景象的怅惘。下阕“翠翘金钿雀。蝉鬓慵梳掠。心事一春闲。黛眉颦远山”借梳妆的慵懒与蹙眉的神态,抒发一春心事的郁结与无处排遣的闲愁。“慵梳掠”直接描写女子对梳妆的懈怠,翠翘、金钿等首饰虽精美,她却懒得梳理鬓发。“蝉鬓”需精心打理,“慵”字显露出无心装扮的状态。这一动作细节,暗示内心的落寞:心有所思,便无意顾及容貌,“女为悦己者容”的期待落空,只剩对梳妆的敷衍。而“黛眉颦远山”中,“颦”是皱眉的动作,将眉头蹙成如远山般的形态。这一手势(面部动作)是心事的直接流露,“心事一春闲”并非真的闲适,而是“闲”得无处安放、难以言说,最终都凝在紧锁的眉头里。从慵懒梳妆到紧蹙眉头,动作层层递进,将女子一整个春天积压的郁结、思念与闲愁,通过细微的肢体语言全盘托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蔡伸《菩萨蛮(沐发)》

下一篇:宋·蔡伸《菩萨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