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ǎn
méi
·
·
jiǎ
chén
chú

朝代:宋作者:蔡伸浏览量:2
yǒng
táng
zhú
yǐng
hán
dǒu
zhuǎn
chūn
lái
yòu
shì
míng
nián
xiāng
huái
怀
bào
zhǐ
rán
zūn
jiǔ
xiāng
féng
qiě
kuān
tiān
yún
yún
wài
shān
mèng
rào
léng
xià
cháng
ān
gōng
míng
jué
chū
xīn
xiū
duì
líng
huā
绿
bìn
chéng
bān

译文

漫长的夜晚,空寂的厅堂里,烛火摇曳,带着丝丝寒意。星辰转换,春天将至,转眼又是新的一年。身在异乡,心中只有凄楚茫然。即便有酒相伴、与人相逢,也只能暂且自我宽慰。天边是孤云,云外是远山。梦里总萦绕着京城的宫檐,那曾是我向往的都城。功名未成,已然觉得辜负了最初的心愿,羞于对着镜子,看曾经乌黑的鬓发已生出斑白。

逐句剖析

"夜永虚堂烛影寒":漫长的夜晚,空寂的厅堂里,烛火摇曳,带着丝丝寒意。

"斗转春来":星辰转换,春天将至,

# 斗转春来:北斗柄转,除夕夜尽,明年的春节便到来了。

"又是明年":转眼又是新的一年。

"异乡怀抱只凄然":身在异乡,心中只有凄楚茫然。

"尊酒相逢且自宽":即便有酒相伴、与人相逢,也只能暂且自我宽慰。

"天际孤云云外山":天边是孤云,云外是远山。

"梦绕觚棱":梦里总萦绕着京城的宫檐,

# 觚棱:宫明转角处的互春,古人常把它作为京城的象征。

"日下长安":那曾是我向往的都城。

# 日下长安:天子居住的京城,此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功名已觉负初心":功名未成,已然觉得辜负了最初的心愿,

"羞对菱花":羞于对着镜子,

# 菱花:古代磨制的背面有菱花的铜镜。

"绿鬓成斑":看曾经乌黑的鬓发已生出斑白。

# 绿鬓成斑:青丝变成了白发。斑:斑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一剪梅·甲辰除夜》是南宋词人蔡伸所作的一首词。词的上阕借“夜永”“虚堂”“烛寒”等意象,写除夕长夜客居的孤寂,点出异乡漂泊的凄然,即便有酒相伴,也只能强作宽解;下阕由天际孤云、远山起兴,转入对故都的魂牵梦绕,继而抒发功名未就、辜负初心的怅惘,结句“羞对菱花,绿鬓成斑”将时光流逝的感慨与理想失落的自责相融,抒发了因功名未就、岁月空逝而产生的怅惘与失落。全词语言质朴,颇具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蔡伸(1088~1156),南宋词人。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蔡襄之孙,早年与兄蔡佃、蔡伷先后蜚声太学,时号“三蔡”。政和进士,历太学博士、徐州通判等职,还曾入高宗幕府。秦桧当国,以赵鼎党被罢,主管台州崇道观。蔡伸擅长书法,字画遒劲,又通晓音律,工词。词风雄健俊爽,部分作品感慨壮志难酬。部分词作有南唐词人风致,与周邦彦风格相似。代表作品有《菩萨蛮·广陵盛事》《蓦山溪·登历阳城楼》《点绛唇·登历阳连云观》等。著有《友古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词题中的甲辰是宣和六年(1124),蔡伸在异乡的仕途羁旅中备感憔悴与疲惫。他离家在外求取功名多年,却始终未能成就大业,这样的现状让他不禁怀疑,功名是否真是自己内心最真切朴素的追求。或许,在故乡的雪月花下沉醉会更好,毕竟不会白白辜负青春岁月。这种士大夫对人生选择的内省情绪,与叶梦得诗酒相伴的日常本质相同,都是那个时代士风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起兴:“夜永虚堂烛影寒”中,以“夜永”、“虚堂”、“烛影寒”这些具体场景与意象起笔,既勾勒出除夕夜的清冷孤寂氛围,又自然引出后文“异乡怀抱只凄然”的客居愁绪,以及对时光流逝、功名未就的感慨。直抒胸臆:“羞对菱花,绿鬓成斑”中,“羞对”直接坦陈面对镜中自己的难堪心态;“绿鬓成斑”直白道出乌发变斑白的事实,将时光催老、功业未就的羞愧与失落,不作任何掩饰,以直白语言袒露内心,情感真切直接。

2. 分段赏析

上阙,“夜永虚堂烛影寒”,开篇以“夜永”点出除夕之夜的漫长,“虚堂”写出居所的空寂,“烛影寒”既写烛火摇曳的光影带着凉意,更暗合词人内心的清冷。三个意象叠加,勾勒出异乡独处的寂寥氛围。“斗转春来,又是明年”,“斗转”以星辰运转暗示时光推移,“春来”“明年”点明新旧交替的节点。除夕本是阖家团圆之时,词人却在异乡迎来新岁,时光的流逝与处境的漂泊形成对照,暗含对未归故里的无奈。“异乡怀抱只凄然”,直抒胸臆,点出“异乡”的处境与“凄然”的情感。佳节思亲是人之常情,而“只凄然”三字,将漂泊者在团圆时刻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浓缩其中,不加修饰却格外真切。“尊酒相逢且自宽”,即便有友人共饮,也只能暂且自我宽慰。“且”字显露出这份宽解的勉强,并非真正释怀,而是在现实处境下的无奈妥协,强作豁达的背后,是更深沉的苦闷。下阕,“天际孤云云外山”,以“孤云”自喻漂泊无依的处境,以“云外山”暗指遥望中的故乡远山。写景即写心,眼前的孤云、远山既是实景,也是词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自身漂泊状态的观照。“梦绕觚棱,日下长安”,“觚棱”代指京城宫殿,“日下长安”泛指都城,此处既可能是对故乡(或曾居之地)的思念,也暗含对往昔功名场的追忆。“梦绕”二字,写出这份牵挂的深切,可见词人心中从未放下对故园或理想之地的执念。“功名已觉负初心”,直抒对人生的反思。年轻时或许曾以功名自许,如今回首,却发现奔波半生,不仅功业无成,更与最初的理想渐行渐远。“负初心”三字,道尽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带来的失落与自责。“羞对菱花,绿鬓成斑”,“菱花”代指铜镜,“绿鬓成斑”写黑发变斑白。岁月流逝本是自然规律,但词人“羞对”镜中自己,只因年华老去而功名未就,既痛惜时光无情,更羞于面对辜负初心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蔡伸《菩萨蛮》

下一篇:宋·蔡伸《小重山·吴松浮天阁送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