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àn
·
·
fēng
sòng
chūn
guī

朝代:宋作者:蔡伸浏览量:1
fēng
sòng
chūn
guī
huā
kōng
wěi
zhī
shàng
hóng
shàng
duō
wàn
diǎn
suí
liú
shuǐ
cuì
dài
liǎn
chūn
chóu
zhào
yǐng
lín
qīng
yīng
niàn
sháo
huá
shùn
yán
biàn
yān
zhī
lèi

译文

风雨又送春天归去,花自凋零一片寂寞。枝上花稀地上满是落红,万点落英随着流水漂泊。美人凝眉有无尽的春愁,在清澈的流水边照影自怜。应当珍惜美好的年华和易老的红颜,暮春时节禁不住粉泪涟涟。

逐句剖析

"风雨送春归":风雨又送春天归去,

"寂寞花空委":花自凋零一片寂寞。

# 委:弃落。

"枝上红稀地上多":枝上花稀地上满是落红,

"万点随流水":万点落英随着流水漂泊。

"翠黛敛春愁":美人凝眉有无尽的春愁,

# 春愁:因春引发的离愁。,敛:聚集。,翠黛:翠眉。

"照影临清泚":在清澈的流水边照影自怜。

# 清泚:清水。

"应念韶华惜蕣颜":应当珍惜美好的年华和易老的红颜,

# 蕣:木槿,夏秋开花,朝开暮谢。

"洒遍胭脂泪":暮春时节禁不住粉泪涟涟。

# 胭脂泪:沾有脂胭的泪。指女子的眼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卜算子·风雨送春归》是宋代蔡伸所作的词。该词主题围绕暮春时节女子的伤春惜春之情,内容描绘风雨送春、落花委地之景,“枝上红稀地上多,万点随流水”,展现花零春暮,引发女子伤怀。女子临清照影,因春逝联想到自身容颜易老,愁绪渐浓,终至“洒遍胭脂泪”。从结构看,全词景情交融,层层递进。此词以细腻笔触将惜春之情与女子自伤容颜的情感相融合,体现了宋代婉约词借景抒情、含蓄委婉的特点,反映出古人对时光易逝、青春难驻的敏感与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蔡伸(1088~1156),南宋词人。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蔡襄之孙,早年与兄蔡佃、蔡伷先后蜚声太学,时号“三蔡”。政和进士,历太学博士、徐州通判等职,还曾入高宗幕府。秦桧当国,以赵鼎党被罢,主管台州崇道观。蔡伸擅长书法,字画遒劲,又通晓音律,工词。词风雄健俊爽,部分作品感慨壮志难酬。部分词作有南唐词人风致,与周邦彦风格相似。代表作品有《菩萨蛮·广陵盛事》《蓦山溪·登历阳城楼》《点绛唇·登历阳连云观》等。著有《友古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伤春词。全词描绘了暮春风雨中花谢的景象,表达了女子面对春逝的寂寞、愁绪,以及对韶华易逝、容颜老去的感伤,寄寓了珍惜青春、生命与生活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拟人:“翠黛敛春愁”,将女子的“翠黛”(眉毛)赋予人的情感,仿佛它也懂得忧愁,能够收敛春愁,生动地表现出女子内心因春逝而生的哀愁。渲染:“风雨送春归,寂寞花空委。枝上红稀地上多,万点随流水”,通过描写风雨吹落春花,枝头花朵稀少、地上落花众多且随流水而去的景象,层层铺叙,渲染出暮春时节的凄清、寂寞氛围,强化了女子伤春的情绪。联想:“应念韶华惜蕣颜,洒遍胭脂泪”,由眼前暮春花落的景象,联想到女子自身的青春易逝、容颜渐老,进而洒下伤心的泪水,拓展了情感的深度与广度,使词作蕴含的惜春伤己之情更加丰富。

3. 分段赏析

“风雨送春归,寂寞花空委。枝上红稀地上多,万点随流水”,上片开篇“风雨送春归,寂寞花空委”,以简洁有力的笔触勾勒出春归的景象。风雨交加,春天悄然离去,花朵在无人关注中寂寞地凋零。“寂寞”一词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人的情感,生动展现出花朵盛开后无人问津的落寞,只能无奈地随春消逝。“枝上红稀地上多,万点随流水”,进一步描写落花之景。“红稀”“万点”用词巧妙,以颜色、形态和数量来指代花朵凋零的状态,新颖且富有想象力。枝头残花稀少,地上落花堆积,千万片花瓣随流水漂逝,将暮春时节花零春暮的衰败之景生动呈现,借景抒情,为下片女子的伤春之情埋下伏笔。“翠黛敛春愁,照影临清泚。应念韶华惜蕣颜,洒遍胭脂泪”,下片由景及人。“翠黛敛春愁,照影临清泚”,描绘出女子因春归而愁绪满怀,眉黛紧蹙,她临着清澈的水面照影,由春的逝去联想到自身容颜的变化。这里将女子的青春容颜与春天相呼应,暗示青春如春天般易逝。“应念韶华惜蕣颜,洒遍胭脂泪”,直接抒发女子内心的感慨与哀伤。她深知青春短暂,容颜易老,却在这美好的年华中无人欣赏,独守深闺,孤寂难耐。于是,她为青春的流逝而洒下伤心泪水,进一步深化了惜春伤时、情无所依的主题,将女子的哀愁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蔡伸《蓦山溪·金风玉露》

下一篇:宋·蔡伸《玉楼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