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倚阑干小院东":疲倦地倚靠在小院东边的栏杆上,
"蜘蛛惊雀堕虚空":见蜘蛛惊得雀儿坠落虚空。
"细看缕缕挂枝上":仔细看那蛛丝一缕缕挂在枝上,
"旋复丝丝收腹中":转眼蜘蛛又丝丝将其收回腹中。
"偶尔得生诚险道":雀儿偶尔得以生还真是走于险道,
"幸而不堕赖无风":幸而没有坠落全靠当时没风。
"如何薄相才安迹":这蜘蛛如此薄情相待才安下踪迹,
"便欲经营网众虫":就马上想要织网来捕捉众虫。
南宋文学家
徐元杰(1194~1245),宋代文学家。字仁伯,号梅野,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人。绍定进士,调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晚年官拜太常卿,兼给事中、国子祭酒、中书舍人。在朝以暴疾卒,谥忠悯。徐元杰自幼聪慧,才思敏捷,早年师从朱熹门人陈文蔚,后又师从真德秀。其诗文风格清新脱俗。代表作品有《湖上》《郊行》。著有《梅野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描绘了小院东边蜘蛛惊雀坠落又收丝自救的场景,通过刻画蜘蛛险境求生、安迹后便欲织网捕虫的细节,赋予蜘蛛以人的营营逐利之态,营造了一个蕴含讽刺与哲理的意境。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先借“惊雀堕虚空”“缕缕挂枝上”等描绘展现蜘蛛生存的艰险与执着,再以“才安迹便欲经营网众虫”的蛛网意象隐喻世间众生营营汲汲之态,将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相联结,暗含讽喻深意。
3. 分段赏析
“倦倚阑干小院东”,首句以“倦倚”二字勾勒出诗人慵懒闲适的姿态,倚靠在小院东侧的栏杆上,目光自然投向院中景物,为下文观察蜘蛛惊雀的场景铺垫出闲适却略带倦意的氛围。“蜘蛛惊雀堕虚空”,第二句镜头骤然聚焦:蜘蛛结网时惊动了雀鸟,雀鸟受惊飞起却坠入“虚空”。一个“堕”字既写雀鸟慌乱中的失足,又暗喻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故,虚实相生,颇具戏剧性。“细看缕缕挂枝上”,第三句转为特写:蜘蛛丝虽被雀鸟冲断,却仍缕缕挂在树枝上。看似脆弱的蛛丝在此成为坚韧的象征,暗示危机中总留有一线生机,为后文蜘蛛的“自救”埋下伏笔。“旋复丝丝收腹中”,第四句紧接上句:蜘蛛迅速将散落的蛛丝收回腹中。一个“旋复”凸显其反应之快,拟人化的“收腹中”更赋予蜘蛛人的智慧,展现其面对意外时的灵活与从容。“偶尔得生诚险道”,第五句笔锋一转,由具体场景升华至哲理:偶尔存活下来实属侥幸,生存本就是一条充满风险的道路。诗人借蜘蛛之险道出人生真相,语气中透着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幸而不堕赖无风”,第六句以“幸而”呼应前句的“险道”,庆幸雀鸟未坠落多亏当时无风。看似写自然条件,实则暗讽:许多“侥幸”不过是环境赐予的偶然,更添几分世事的无奈与荒诞。“如何薄相才安迹”,第七句质问蜘蛛:刚刚安定下来,为何立刻露出“薄相”(薄情相)?诗人对蜘蛛的“薄情”提出批评,暗指某些人稍得安身便忘乎所以,为下句的讽刺做铺垫。“便欲经营网众虫”,末句直指蜘蛛刚稳住脚跟,便急着织网捕捉昆虫。“经营”一词将其野心暴露无遗,诗人借此讽刺那些刚获小安便急于算计他人者,言辞犀利,余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