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xià

朝代:宋作者:徐元杰浏览量:1
héng
lèi
zhú
wén
diàn
dié
xuě
qīng
luó
xiāng
jiǎn
qīng
xià
huái
shēng
fēng
xīn
qiū
mài
zhǎng
fēi
fēi

译文

斑竹纹理的竹席平铺在床上,那纹理好似横流的水波,用轻薄得如同层层白雪且散发着香气的罗裁剪成衣裳。清凉的夏日里,槐树下微风轻拂,仿佛令人想到新秋时,那麦浪在细雨中如潮水般起伏。

逐句剖析

"横波泪竹纹铺簟":斑竹纹理的竹席平铺在床上,那纹理好似横流的水波,

"叠雪轻罗香剪衣":用轻薄得如同层层白雪且散发着香气的罗裁剪成衣裳。

"清夏槐生风细细":清凉的夏日里,槐树下微风轻拂,

"新秋麦涨雨霏霏":仿佛令人想到新秋时,那麦浪在细雨中如潮水般起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初夏》是南宋徐元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初夏时节的美好景象,营造出清新淡雅的意境。前两句聚焦室内器物:首句以“泪竹”化用舜妃泪洒斑竹的典故,将竹席纹路比作泪痕与波浪,细腻刻画竹席的精致纹理;次句用“叠雪”形容轻罗衣裳的层叠质感,“香剪衣”通过嗅觉细节展现生活的雅致。后两句转向室外自然之景,“清夏”点明时节并紧扣标题,“槐生风细细”生动写出槐树间微风轻拂的惬意;“新秋麦涨雨霏霏”则想象新秋时麦田在细雨中如涨潮般的景象。这两句将初夏与新秋时空呼应,既拓宽诗歌的时空跨度,又暗含对时光流转的微妙思绪。全诗用词精妙,情景交融,将初夏之景描绘得生动可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徐元杰(1194~1245),宋代文学家。字仁伯,号梅野,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人。绍定进士,调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晚年官拜太常卿,兼给事中、国子祭酒、中书舍人。在朝以暴疾卒,谥忠悯。徐元杰自幼聪慧,才思敏捷,早年师从朱熹门人陈文蔚,后又师从真德秀。其诗文风格清新脱俗。代表作品有《湖上》《郊行》。著有《梅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横波泪竹纹铺簟”中,“泪竹”化用湘妃竹典故,借竹纹的天然曲线比拟水波荡漾之态,“横波”二字以动态笔触勾勒竹席纹路,赋予静态器物流动美感。次句“叠雪轻罗香剪衣”用“叠雪”形容轻纱衣裳的层叠洁白,视觉上如积雪轻盈,触觉上似罗衣透凉,“香剪衣”则通过嗅觉细节暗示裁衣时熏香的雅致工艺,三感交融间展现消夏生活的清凉意趣。后两句笔锋转向田园风物,“清夏槐生风细细”,“清夏”点明时节且扣题,以“生”字活化槐叶萌发之态,微风穿叶的细节传递初夏的惬意;“新秋麦涨雨霏霏”则通过时空跳跃,将眼前初夏与未来秋景勾连——“麦涨”二字尤为精妙,既以水势涨潮比喻麦浪灌浆时节的蓬勃长势,又以“雨霏霏”点出细雨润泽农田的丰饶图景。此句看似写秋,实则立足初夏对丰收的遥想:细雨绵绵浸润麦田,麦穗在雨中积蓄能量,仿佛已预见秋日金浪翻滚的盛况。这种“由夏及秋”的想象,突破了即景抒情的常规框架,在时空延展中暗含对农事规律的洞察与丰收的笃定期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徐元杰《村家》

下一篇:宋·徐元杰《送郡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