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yuè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2
yǒu
zhàng
fēi
quán
xiē
wéi
dōng
nán
láng
nuǎn
bái
xiá
fēng
hán
zhēng
guǒ
qiān
shì
jiāo
zāo
xìng
bán
chén
nán
guó
zhòng
jiù
xiāng
huān

译文

存在的瘴气没有完全消散,到了冬天也不算难以度过。夜郎的溪水边太阳温暖,白帝的峡谷中风很寒冷。蒸裹多得如同千室之邑所产,有幸能吃到一盘焦糟。这个日子在南方很被重视,人们依照旧有的风俗相互欢乐。

逐句剖析

"有瘴非全歇":存在的瘴气没有完全消散,

"为冬亦不难":到了冬天也不算难以度过。

"夜郎溪日暖":夜郎的溪水边太阳温暖,

"白帝峡风寒":白帝的峡谷中风很寒冷。

"蒸裹如千室":蒸裹多得如同千室之邑所产,

"焦糟幸一柈":有幸能吃到一盘焦糟。

"兹辰南国重":这个日子在南方很被重视,

"旧俗自相欢":人们依照旧有的风俗相互欢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十月一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以诗人在特定日子(十月一日)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为题材的五言律诗。诗中先写当地的瘴气未完全消散,但冬天也不算难熬,接着对比了夜郎和白帝两地不同的气候,然后提到了当地的特色食物蒸裹和焦糟,最后指出这一天在南国很被重视,人们依照旧俗欢乐相聚,展现了诗人在当地的生活见闻和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将夜郎和白帝两地的气候进行对比,突出地域气候差异。白描:“蒸裹如千室,焦糟幸一柈”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当地的食物,不加过多修饰,呈现出生活的真实状态。

2. 分段赏析

“有瘴非全歇,为冬亦不难。”首联写当地的瘴气还没有完全消散,但冬天也并非难以度过,开篇点明了当地的气候环境以及诗人对冬天的感受,为下文的描述做铺垫。“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颔联通过对比,写出了夜郎的溪水边阳光温暖,而白帝的峡谷中风很寒冷,进一步展现了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蒸裹如千室,焦糟幸一柈。”颈联描述了当地的食物,“蒸裹”数量众多如同千室之邑所产,“焦糟”有幸能品尝到一盘,从饮食方面体现了当地的生活特色,“幸”字也流露出诗人能品尝到这些食物的庆幸之情。“兹辰南国重,旧俗自相欢。”尾联指出这一天在南国是被重视的日子,人们依照旧俗欢乐相聚,点明了诗歌的时间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使整首诗的生活气息更加浓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下一篇:唐·白居易《母别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