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ēi
sòng
liú
pàn
guān
西
xíng
jūn

朝代:唐作者:岑参浏览量:2
huǒ
shān
yuè
xíng
rén
shǎo
kàn
jūn
niǎo
xíng
yíng
tài
bái
西
jiǎo
shēng
dòng
tiān
xiǎo

译文

五月的火焰山行人稀少,看着您骑马迅疾如飞鸟。都护军营在太白星西边,一声号角就把胡天惊晓。

逐句剖析

"火山五月行人少":五月的火焰山行人稀少,

# 火山:即火焰山,在今新疆,从吐鲁番向东断续延伸到鄯善县以南。

"看君马去疾如鸟":看着您骑马迅疾如飞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都护军营在太白星西边,

# 太白:即金星。古时认为太白是西方之星,也是西方之神。,都护行营:指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行营。行营,出征时的军营。

"角声一动胡天晓":一声号角就把胡天惊晓。

# 角:军中乐器,亦用以报时,略似今日的军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是唐代诗人岑参为送别友人刘单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不直接写惜别之情,也没有祝愿一类的话,只是写出想象中的两个行军镜头,以壮僚友的行色:一是友人迅疾如飞地驰过火山,可见其豪健气概;二是碛西军营惊破战地早晨的号角声,体现军队雄壮的军威。这首诗没有直接写惜别之情和对胜利祝愿,而只就两地情景略加夸张与想象,叙述自然,惜别与祝捷之意也就见诸言外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五月,西北边境局势突变,石国太子勾结古阿拉伯帝国(大食)等势力进犯唐境。彼时,任职武威(今甘肃境内)太守兼安西节度使的高仙芝,迅速集结三十万大军出征御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岑参身处武威,为即将奔赴前线的僚友刘判官(名单)送行,而刘判官此行的目的地“碛西”,正是安西都护府所在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岑参描绘了想象中的两个行军场景,展现出友人刘单迅疾如飞驰过火山的豪健气概,以及碛西军营惊破战地早晨号角声的雄壮军威,以此来为僚友壮行,不直接言惜别与祝愿,全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构思精巧。

2. 写作手法

起兴:首句“火山五月行人少”,诗人信手拈来眼前所见之景,点明友人出征的季候与方向。以火焰山五月酷热、行人罕至的景象起兴,既描绘出环境的恶劣,又自然地引出下文对友人行程的关注,为全诗奠定基调。夸张:“都护行营太白西”,用“太白西”极言行营之遥远,通过这种夸张手法,突出了行军路途的艰辛,同时也营造出一种宏大、豪迈的气势,彰显出唐军军事行动的浩大声势。衬托:“看君马去疾如鸟”,以鸟形容马的速度,不仅写出马奔跑之迅疾,还通过鸟的小巧反衬出原野的广阔无垠,更突出友人刘判官在广阔天地间策马飞驰、一往无前的矫健英姿,衬托出他的豪迈气概。象征:尾句“角声一动胡天晓”,字面是遥想军营清晨吹号角破晓的情景,实则以号角声象征唐军的号令,“胡天晓”象征着唐军带来光明、驱散黑暗,预示着胜利。这与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相似,兴中有比,比中有兴,将唐军将士的凌云壮志、决胜信念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诗歌跳出单纯送别范畴,升华到更高思想境界。

3. 分段赏析

首句看似随意道来,实则点明刘判官五月出征、奔赴火焰山的关键信息。火焰山位于今新疆吐鲁番,由第三纪砂岩构成,海拔四五百米,色红似火,盛夏酷热,连鸟都不敢靠近,“行人少”尽显其赫赫炎威,而此地正是刘判官的必经之路,尚未写出发,便设下行程艰难的悬念。接着突显刘判官之勇,“看君马去疾如鸟”,让读者仿若亲眼见到烈日黄沙中,一匹快马如飞鸟般,在荒无人烟的原野朝着火山疾驰而去,骑手矫健不凡。以小巧的鸟反衬广阔原野,本令鸟畏惧的火山,迎来不惧烈焰的“飞鸟”,生动展现刘判官一往无前的豪迈,一个“看”字,似能让人听到啧啧赞叹。末两句同样精妙,“都护行营太白西”,表面是夸张行营远在太白星西边,点明目的地,实则因“都护行营”与“太白”二词,唤起庄严之感,关联着唐军高仙芝部行动,威风又气派。“角声一动胡天晓”堪称诗眼,字面是遥想军营清晨号角惊破晓空,与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异曲同工,尽显唐军将士扭转乾坤的壮志。联系前文“太白”预兆,此句内涵远超字面,意味着唐军一声令下,便能驱散黑暗、决胜西域,既有赋的铺陈,又含比兴、象征之意,让这首送别诗跳出私情,升至更高思想境界。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跳出了常规送别诗的套路,它避开直白表述惜别之感,也未把对胜利的祈愿宣之于口。只是巧妙地选取此地(送别之地)与彼地(友人奔赴之地)的情景,适度运用夸张、想象之法,让叙述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同时,比兴手法运用恰到好处,生动展现出友人奔赴战场的豪迈英姿,有力地增添了为僚友壮行的气势。如此一来,虽未明言惜别与祝捷,可那份深情厚谊、美好期许早已溢于言表,在众多送别诗中独树一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音节清越(末二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首二句言天山当五月之时,黄沙烈日,绝少行人,判官独—骑西驰,迅于飞鸟,其豪健气概,不让王尊叱驭。后二句言,所赴行营,远在太白之西。想其在军幕内,闻角声悲奏,正胡天破晓之时。诗意止此,而绝域之军声,思家之远念,自在言外。绝句中意义、神韵、音节,各有所长,此诗用仄韵,故音节弥觉高亮。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言史《寻花》

下一篇:唐·杜甫《十月一日》

猜你喜欢